《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 雪地里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会写“牙、马、几”等字。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上台展示的语言。“大家好,我叫XXX,今天有我给大家展示课前两分钟,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XX,请大家认真倾听。我的课前两分钟结束,谁来为我评价。谢谢大家的评价,我会继续努力,下面把时间交给老师。这是基本的套路,可以根据情况改动,让孩子大大方方的上台展示。提前找好学生精心准备,不宜过长,评价的学生找两三个就行。
之后老师说上课,班长喊起立,一起说老师好。同学们好,班长说坐下。
一、激趣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好美的雪景图,树上、房子上、地上一片白。有一群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却能作画,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课题。
出示课前研究作业:
认识本课11个生字,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雪地里都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二、生字交流
1.首先我们在小组内交流第一个问题,我们都做了字卡,AB组互相认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交流完,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2.小组汇报展示
可以上台展示,也可以台下展示,多种形式的读。如果是上台展示,由声音大聪明的孩子介绍,大家好,我们是五组,下面有我们组给大家汇报本课的生字,有这个孩子起头一起读,读完。并且汇报识字方法。之后,哪个小组想挑战我们。挑战组台下读,派代表补充识字方法。这是集体汇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适时点播,汇报完了,老师想了解单个孩子预习的情况可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小小火车在哪里,比一比哪一辆小火车开的最快。对于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并且问一问大家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一个多音字“着”强调一下。要体现评价,奖卡呀,加笑脸呀等体现红旗策略的评价机制。
生字我们都会了,那课文你会读了吗?快点读读课文吧。
交流第二个问题
指导朗读,看到雪花漫天飞舞,你会兴奋的喊:下雪啦,下雪啦!听出来了你很开心,把这个感叹号都引来了,感叹号就是要读出开心激动的感觉。让我们大声的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大家!(生齐读)
(大屏出示: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指名读,谁能读得再多些呢?再指名读。好多的小画家啊,全班一起来读。
交流:雪地里都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单独找学生汇报即可。
最后一句要读的轻柔,突出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师可以范读,对读,领读等形式,学习有感情朗读,读出那种快乐之情。
四,指导书写
根据时间而定,如果时间充足五个生字就全学了,如果时间不够就学习两个或三个。注意观察,几的新笔画横折弯钩,马竖折折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学生练习。
课后拓展作业
1.回去观察一些小动物的脚,想想他们的脚印可以画什么呢?
2.上网搜一搜,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
总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是不是也盼望着这个冬天赶快下雪呢,那样我们也可以在雪地里作画了,希望雪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欢乐。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根据儿童的生活体验,了解一些大自然的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从教材时间上来看,正好也是在冬季,对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冬天,体验冬天,无疑是最佳时机;从板块来看,安排在本册教材的最后,对于全册教材的内容都应该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
教学目标:
认识“群竹”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几用”等5个生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会写“牙、马、几”等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第二课时以指导朗读为主,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一、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部编教材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本课需要认11生字:有“群、竹、牙、用、几、步、为、参、加、洞、着”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识字,不但相互检查生字,还可以交流识字方法,学生之间的学习要比教师单纯的教授要快得多。教师可以点拨一些识字方法,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群、洞、加”,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用”,用和月比较,月加一竖就是“用”,可以用想象的方法识记“牙”,其他的字也可以组词、造句等,总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手段,调动孩子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的识字,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语言
(1)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儿童诗歌,所以朗读要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味道来。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来!”同时有一个感叹号,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下雪时的心情,然后读出那种发自内心的高兴之情。
(2)“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中的”一群”,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雪地来来了一个小画家。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为什么说“一群”这个词语给孩子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多少称为“群”?如果把这个字读好,那么学生不但学会认字、了解字义,同时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此都得到了发展。
(3)“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是一个设问,读出问的语气,同时教师指导朗读,既然是睡着啦,就要轻轻的读,不要吵醒了青蛙,从而引出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文化
(1)了解鸡.鸭.狗.马等动物不同爪(蹄)的特点.
本文出现的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都是农村常见的小动物,而城市的孩子就需要教师通过图片、课件来丰富其感性认识了。
这几句话是都是比喻句,形象的比喻使儿歌更加亲切、朗朗上口。教师对于比喻这一修辞,不必细讲,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像什么就行。
(2)“他在洞里睡着啦”这句话中有关冬眠的解读.
了解冬眠的知识,为什么青蛙冬眠?还有哪些动物冬眠?
某些动物像熊.蛙.蛇.龟在冬季寒冷.食物和水分缺乏的时候,在洞里不吃不动以保持体温,等到第二年春季再恢复正常活动,这种现象叫冬眠。
这是一篇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带着童趣读出趣味,可以运用诵读、领读、齐读、范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通过读来感悟美好的大自然。
《雪地里的小画家》生字认读
单个字认读
群 竹 用 几 牙
步 为 参 加 洞
着zháo/zhe
二、组词认读
一群 竹叶 月牙 不用
几步 参加 洞里 睡着
为什么
课件15张PPT。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前研究作业1、认识本课11个生字,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群 竹 用 几 牙
步 为 参 加 洞
着zháo/zhe
一群 竹叶 月牙 不用
几步 参加 洞里 睡着
为什么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课前研究作业
2、雪地里都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小脚印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jǐyònɡ课后作业1.回去观察一些小动物的脚,想想他们的脚印可以画什么呢?
2.上网搜一搜,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入时,我出示了一张雪景图,创设了下雪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及时导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
以AB组交流的形式,主动、合作的识字。课前让学生做了字卡,利用字卡,学生之间互相检查,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之后,小组汇报,开火车识字,汇报识字方法等多种识字形式,进行检测和巩固。
三、指导朗读比较到位
指导朗读,看到雪花漫天飞舞,你会兴奋的喊:下雪啦,下雪啦!感叹号就是要读出开心激动的感觉。(大屏出示: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一个和一群的比较,指导读出多的语气来,指名读。
交流:雪地里都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单独找学生汇报。
最后一句要读的轻柔,突出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师可以范读,对读,领读等形式,学习有感情朗读,读出那种快乐之情。
总之,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完整,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一定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趣学、充满活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机智的语言,调控好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