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雪地里的小画家5(课件+教案+练习+分析+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5(课件+教案+练习+分析+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1 10:55:36

文档简介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上册。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全文以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动物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语言生动、亲切,易为孩子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文,背诵课文。 3、养成认真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知道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并了解青蛙冬眠的常识。 【教学准备】 1、小鸡、小鸭、小狗、小马4种动物图片。 2、生字、生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入文本。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最喜欢冬天什么时候?为什么?
(2)师出示多媒体课件雪后美景图)瞧,纷纷扬扬的大雪已经下起来了,你们高兴吗?
(3)出示第一句话 ,指导朗读:请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桌、全班同学,全校同学。
(4)让我们一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的小伙伴吧!(齐读第一句)
(5)认识感叹号。
二、学习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习“群” 1、你们的喊声引来了几位小动物,他们是谁?出示图片。 2、学生说出小画家的名字,教师把相应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理解“画家”一词
什么样的人才叫画家呢?
拓展:作家 书法家 歌唱家 舞蹈家 4、解疑释疑,重点理解“一群”。
a、雪地里是来的一个小动物吗?(一群) b、一群是什么意思呀? c、拓展词汇,丰富语言积累。你能用“一群”说一句话吗?完成说句话练习。
三、师范读课文,学生读文
1、这一群小画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歌,大家想听吗?师配乐范读。
2、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为什么它们画的画不一样呢?
四、学习第三句:
1、交流: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
师顺势课件展示: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学习生字:竹 牙 (a、“牙”字生活中识字 b、字理识字:课件出示“竹”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3、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
师:为什么小动物们画的画不一样呢?
理解小动物较多形状不同,脚印就不同。
4、句式训练: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让学生仿照例子用“因为……像……,所以说……”的格式练习说话。
5、练习读、背诵句子。
6、说话练习:你会到雪地上画什么呢?
五、学习课文第四句,学习生字“几步 用” 1、小动物们的本领也大得很,靠自己的小脚就能画出那么美丽的画,怪不得它们自豪地说“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课件出示句子)
2、用字卡学习生字,读准音,借助动作、字谜识记字形。
3、指导写“用”
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师范写,生练写,展示评价,再次练写。
4、指导朗读,读出轻松、高兴、自豪的语气。 六、学习五、六句
1、出示句子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1)有一个小伙伴没有来,它是谁?指读句子,学习“参加”一词。 (2)青蛙为什么没来,他在哪儿呢?(出示青蛙冬眠的图片) (3)教师解疑——冬眠。一些像小青蛙这样的冷血动物到冬天来临时,为了保持自己的体温,就待在洞里不吃不喝,第二年春天才出来,这种现象就叫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冬眠的小动物吗?(课外拓展,生自由交流) (4)指名读课文最后两句。 (5)指导朗读。嘘!(教师做一个表示小声点的动作)你们这么大声不是要把小青蛙吵醒啦!再读一读!(学生的声音变得轻轻地)
七、指导朗读背诵,回顾全文。 1、雪地里的小画家玩得多快乐!他们给这美丽的雪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赶紧去雪地里找他们吧!(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及课文插图,生齐读课文。
2、小画家们说好的儿童诗应该装进记忆的口袋里保存起来,练习背诵课文。
八、生字再现,复习巩固。
小雪花快走了,让我们读着他们的名字说再见吧。
九、课外拓展。 雪地里还会来那些画家,他们的脚印又像什么?模仿着课文编一编,这样你就成了小诗人了。

【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 语文-小学 –刘莉
?
一、解读文本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程宏明写的一篇儿歌。他痴迷于儿歌创作,从孩子们身上获得创作灵感,写出儿歌又把欢乐、智慧、知识送给更多的孩子,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
 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作为一名读者,潜心品读本文,不免被作者带进了儿时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雪地里的小画家来作画了,它们自由自在,快乐的奔跑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自己也好想走到它们的身边,欣赏它们的作品,享受冬天带来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赏析美文的同时,还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它们用什么作画?”;“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等问题,同时掌握本文的生字。
   二、体会教育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内心喜欢这种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并通过生动的语言,了解小动物脚的形状特征及青蛙冬眠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这篇儿歌重点承载着识字任务,而且属于典型的随文识字,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引领学生识字。
  三、感受文本地位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起来琅琅上口。本文被选入了韩国、东南亚等多国的语文课本中,足见它的重要地位。
  四、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随文识字
  教学难点:通过小动物作画,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
  五、采用方法策略
  本课从随文识字入手。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要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学生识字心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越是在低年级,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识字学习的一条重要的规律。生字要注意从文中来,再回到文中去。
  教学生字时还要注意读写分开。会写的生字要求学生对汉字表象记忆的基础上记忆字形,体会字义。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如字族识字、结构归类、形声字归类),这样即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又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阅读本文时第四句是教学的重、难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对于这部分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文中第六、七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在这里进行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让学生课前收集,然后课堂展示。这样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小熊、蛇、刺猬等动物也要冬眠,那把这些动物放在儿歌里行吗?进行儿歌创编,有的学生把最后两句改成了“小熊为什么没参加,它躲在洞里睡着啦。”改成“小熊”,岂不更好?若再把“洞”前加个“树”字,这样以小熊为代表的“冬眠”动物的缺席,更加意境鲜明、切合实际、耐人寻味!
  
《雪地里的小画家》同步练习
 【双基同步训练】   (1)填空。     ①雪地里的画家有(   )、(   )、(   )和(   )。     ②小鸡会画(   )。     ③小鸭会画(   )。     ④小狗会画(   )。     ⑤小马会画(   )。     ⑥它们都是(   )。     ⑦“笔”字的部首是(   ),第十笔(   )。     ⑧“画”字共有(   )笔,第七笔是(   )。     ⑨“几”字的笔顺是(   )(   ),共(   )笔。   (2)读课文,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青蛙没参加画画是因为:     ①青蛙不会画画。  (  )     ②青蛙还没有起床。 (  )     ③青蛙在洞里冬眠。 (  )   (3) 把下面字的不正确的读音用“”划掉。     画(huà hà) 叶(yiè yè)     牙(yā yá) 用(yòng iòng)     笔(pǐ bǐ) 几(jī jǐ)   【创新能力训练】    (1)比一比,组词。      笔( ) 画( )      几( ) 用( )      毛( ) 田( )      儿( ) 问( )      看( ) 着( )      地( ) 他( )      天( ) 关(    (2) 选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风  枫      ①小鸭画(   )叶。         青  清      ②红掌拨(   )波。    (3)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可用拼音)。      ①小东和毛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是一个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公鸡和小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能力训练】    (1)看图填空。      小鸡会画(   )(   )。      (   )(   )会画梅花。      小鸭会画枫(   )。      (   )(   )会画(   )(   )。      它们都是雪地里的(   )(   )家,      画画(   )(   )(   ),      (   )步就成(   )幅(   )。    (2)读一读。      雪地给我拍照啦      下雪啦!      下雪啦!      地上铺满小雪花。      小妹妹,滑倒啦,      地上印个小娃娃。      小妹妹,叫妈妈:      “快来呀,快来呀,      雪地给拍照啦!”
课件40张PPT。《 雪地里的小画家 》学 科:语文
年 级:一年级
版 本:人教版上册
主 讲:**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 上有一群 。 上有一群 。 上有一群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12.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12.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牙刷牙齿牙膏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叽叽叽,我是( ),
因为我的脚印像( ),
所以小鸡画( )。
我会说竹叶jiǎo yìnjīyīn wèisuǒ yǐ 汪汪汪,我是( ),
因为我的脚印像( ),
所以小狗画( )。
我会说梅花 jiǎo yìnwāngyīn wèisuǒ yǐ 嘎嘎嘎,我是( ),
因为我的脚印像( ),
所以小鸭画( )。
我会说枫叶gājiǎo yìnyīn wèisuǒ yǐ 咴咴咴,我是( ),
因为我的脚印像( ),
所以小马画( )。
我会说月牙huījiǎo yìnyīn wèisuǒ yǐ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用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cān jiā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____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12.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还会来些什么小画家呢?它们的脚印又像什么呢?小朋友们再见!《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以诗的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却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启发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样,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位、全班同学、全校同学。我就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把自己的高兴读出来。学生在教师一次次的引导中,终于体会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兴心情了, “这美丽的雪景吸引了一群小动物来作画,他们是谁呢?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些什么呢?”带着疑问,学生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雪地世界里。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演示法,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图片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再如读中悟情,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请不同学生的个别朗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在读最后一句时,有同学建议要将这句读轻点,理由是青蛙还在睡觉,不要惊醒了它。他还将小食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一声后轻轻读,并读得很有感情,很有韵味。听着他们的童稚的声音,让人觉得他们仿佛就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全班同学都在学老师的样子边读边做动作,读得绘声绘色,将朗读推向了一个高潮。认识了四位小画家之后,同时进一步引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让学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动物,所以它没有参加雪地里画画。并向学生提问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个别学生的精彩回答,使孩子们的知识面一下子扩展了许多,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效果。“树立开放意识”是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于是我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阅读感受,强化感受性、体验性,绚丽多彩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欲望,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一年级的识字是重头戏,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再具体的语句中读准字音,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记忆生字。他们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好的识字方法。我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演示孩子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明白字理,更加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四、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树立开放意识”是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于是我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这课时设计的内容较多,虽然是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总觉得教学过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