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7下8.5巴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7下8.5巴西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11 08: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七下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 第五节 巴西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概括某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宗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及主要城市。(重点)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巴西种族构成及特色文化。
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点)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认识巴西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现状。(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 置 情 景
导 入 新 课
1.课件播放:巴西足球及巴西足球明星图片。
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 但巴西拥有世界一流的球队,是唯一一支获得五次世界杯冠军的球队。世界著名球王贝利是巴西的骄傲。
2.讲述:足球是巴西的象征。除了足球,巴西还有什么代表性的民俗风情?
3.了解学生收集到的巴西民俗风情相关资料
4.神奇而充满诱惑力的国度——巴西,我们将进行一次“巴西之旅”,在旅游前,先了解一下巴西的自然概况。

学生欣赏有关巴西的图片,体会该国足球事业的强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共同整理好搜集到的资料,派代表在班级做汇报。
狂欢节

热情奔放的桑巴舞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对巴西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收集图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了解巴西的民俗风情。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一.巴西的自然概况
1.课件展示:
(1) 巴西的地形图

(2) 南美洲政区图
(3) 巴西的气候类型图
2. 巡回指导,参与学习
注意倾听,共同分享
3.在学生讲完后作归纳点拨。
【整理归纳】
巴西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纬度位置: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西面与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相
邻,东临大西洋。
巴西的主要气候、地形区和河流。
(1)气候: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
地形区:
A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
B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河流:亚马孙河(世界最大的河流
合作探究:
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二.种族构成复杂
讲述:我们首先坐飞机来到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作为考察小组成员,我们现在跟随中学生卞卡走进她的家,大家看到她家墙上“全家福”照片吧!
课件展示:
卞卡一家人的“全家福”
展示导学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1)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
(2)、____是当地的原住居民。
(3)、巴西的人种构成,占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_种人的比例不断增加。
(4)归纳巴西文化特点:__________
(5)巴西的民族舞蹈是____,举行时间________
强调: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总结:巴西人种复杂,白种人和混血种人比重大,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
”,号称 “世界各民族的大熔炉”。
1.结合地图册及课件自主学习以下几方面内容:
(1)纬度位置(两条特殊的纬线)
(2)海陆位置及周边的国家
(3)巴西的两个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4)列表比较巴西两个地形区的气候特点。
地 形区
气候类 型
气候特点



巴西高 原
(5)如何说明巴西是一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2.学生轮流上台边指图边说明以上内容
在老师整理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
生讨论归纳: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是全年多雨区,流域内全年降水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干流水量极大。亚马孙河的河面相当宽广,流域以内平原广阔,流域面积大,洪水季节流量极大,河口地区一片汪洋,有“河海”之称。
角色扮演:
1.一个学生扮演卞卡,其他同学听卞卡介绍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人种)
合作探究:
2.提出问题:怎么卞卡的一家人就有多个不同的人种?
3.欣赏视频并结合课本内容,分组“历史发展组和人文特色组”探究。
4.汇报结果:推荐组长代表汇报
历史发展组:印第安人(黄种人)—玛雅文明—殖民统治(欧洲白人)—奴隶贸易(非洲黑人)——混血种人。
人文特色组:白人、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种人—桑巴舞、狂欢节、足球—不同文化的融合。
展示答案
(1)巴西
(2)印第安人
(3)白种人 混血种人
(4)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多元的巴西文化。
(5)桑巴舞 每年2月中旬或下旬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巩固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指图反馈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通过读图、填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方位感,强化学生读图、记图的能力。分析地理位置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要做好分析方法的引导和总结提升工作。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手中的资料进行解读探究。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的过程是个人经验交流、树立正确认知过程。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讲解并展示课件:
巴西是著名的农牧业大国,被称为“21世纪的粮仓”。
巴西是金砖国家之一,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
提出下列问题:
1.完成下表
亚马孙
平原
巴西
高原
气候类型
主要农作物
2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___、____
______.粮食作物:___、____、_____.
3畜牧业:牛的饲养量和___均居世界第二位;猪的存栏量居世界第___位。
4.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尤其____储量大、质地优良而文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___、____等工业。
5. 巴西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
工业主要分布在___的___、___.
6.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___,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____,第二大城市是____.
读课本83页8-5-4巴西主要农作物分布和图8-5-5巴西气候类型分布和84页8-5-6巴西矿产和工业城市的分布,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1.完成下表
地形区
亚马孙
平原
巴西
高原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主要农作物
橡胶等
大豆等
2.大豆、玉米、水稻(巴西的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
咖啡、甘蔗、柑橘
(巴西咖啡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被称为“咖啡王国”。)
3.牛肉产量 三
4、铁矿石 采矿 冶金
5、钢铁、机械、汽车 、飞机
东南部 圣保罗 里约热内卢
6.圣保罗 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小结:
资源丰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资源:
森林(热带雨林)——绿色:
矿产(铜、铁)——黄色
练一练:读图说出下列城市的名称
城市名称:(1)_____、(2)____、(3)_____.
注重阅读地图及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及综合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图文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整理归纳】
自然资源丰富
1.锰储量世界第三,产量世界前四;
2.铀、铝矾土储量世界第三;
3.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52%,世界第二;
4.水利资源丰富,水电占全国供电量的86%。
【拓展提示】
1.巴西钢铁、机械等重工业发达,但从图中可只能看出巴西铁矿丰富,但缺少能源矿产?巴西是如何解决呢?
点拨:
(1)缺乏煤炭资源:用丰富的水能建成了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仅次于我国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缺乏石油资源:生物资源代替能源。
资料补充:
“酒气”十足的汽车
巴西缺乏石油,利用甘蔗提取酒精(乙醇)代替汽油作为燃料,生产了大量酒精汽车。

2002年巴西研制出世界第一架 酒精助燃飞机
2.巴西迁都的原因?
3. 巴西的城市、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从地形、气候、工农业发展、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
四.热带雨林的保护
播放热带雨林风光视频并展示图片:

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了解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
小组互助,展示答案:
巴西缺乏煤炭、石油资源。
合作探究:
假如我是巴西的能源部长,可以从哪些方面解决巴西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从利用水能、热带经济作物、海底矿产、太阳能、风能、能等方面讨论回答)
方案展示:

2.为了加强内陆地区的开发。
3.小组内成员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互助互学,合作探究,同时整理问题答案,组长整理本组学习中共同存在疑难
讨论后小结:气候温暖湿润、沿海地势较低、交通便利、近原料产地及消费市场大等。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学生优势互补,利于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充分发挥群体智慧,使小组存在的疑难问题的答案在相互补充中得以提升。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小结:
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河流经这里。
3.安第斯山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
教师提供:
材料l:
热带雨林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容纳了地球上现存物种的一半以上,不但有巴西木、虹木,鸟本等珍贵木材,而且有许多独特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蚁兽。鸟类的巨嘴乌等,是人类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
材料2: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时,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为全球提供了新鲜空气。同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热带雨林来吸收二氧亿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将增加,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
图表总结

(三)针对热带雨林的破坏现象,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
讲述:热带雨林有如此重要的环境效益,但是,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播放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视频并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说出热带雨林遭到了哪些破坏。
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
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转承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讲述:巴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报告。
点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的发展。
一.
(1)小组讨论回答
(2)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
“世界河王”亚马孙河长6480千米,流域面积约占南美大陆面积的40%,为世界第一;水量更令人咋舌,每年入海水量约占全球所有河流总流量的14%。在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亚马孙平原上发育了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森林面积260万平方千米,植物种类繁多,释放着地球上1/3的氧气,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王国”和“地球之肺”。
二.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言。
整理归纳: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环境效益————调节全球气候
提供新鲜空气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分工
1.林业部长 2.外国开发商
3.当地农民 4.生态学家。
(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合作探究:
开发热带雨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各选一代表发言,最后归纳。
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主要有:①森林遭受破坏;②水土严重流失:③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④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⑤全球气候恶化等等。
阅读课本87页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材料的补充,拓展学生视野,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明确热带雨林的重要的环境效益,进一步增强保护意识。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认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热带雨林,带来的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自 主 学 习




(四).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说说巴西国旗有什么含义?
适时点拨。
据课下收集的材料:
七嘴八舌说含义
整理归纳:
国旗旗底为绿色,中央为黄色菱形,菱形中央为蓝色天球仪。天球被一条拱形白带分为上下两部分,带上用绿色写著葡萄牙文「秩序与进步」字样。绿色和黄色都是代表巴西的颜色。绿色象徵覆盖巴西国土的茂密丛林,黄色象征丰富的矿产资源。天球仪的下半部代表南半球天空,天球中画有以南十字星为中心的二十七颗星,代表首都与二十六个州。
拓展学生视野,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1.对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2.如果中国迁都,你认为应迁往何处?为什么?
课下认真完成,及时上交。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1.请谈谈这次巴西之行的感受。
2.本节课你学到了巴西的什么精神?
学生谈谈自己学习感受。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西
当堂达标:
1、巴西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有( )
A玉米、咖啡、甘蔗 B大豆、可可、水稻
C小麦、大豆、可可 D咖啡、甘蔗、柑橘
2、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墨西哥 B乌拉圭 C巴西 D阿根廷
3、巴西储量大,质地优,产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 ( )
A煤 B铁 C石油 D金
4、巴西政府要重点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 温带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
5. 巴西的首都是( ):
A里约热内卢 B圣保罗 C巴西利亚 D贝洛奥里藏特
6、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 )
A刚果河流域 B亚马孙河流域 C马来群岛 D澳大利亚东南侧
7.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高原) B (城市) C (城市)
D (城市) E (河流) F (水电站)
G (海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合作探究多,把对巴西的学习落到了实处。教的目的是不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即学到了知识又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当然这节课对于个别同学可能没有照顾到,这在以后的备课中需要考虑全面,或进行个别指导。
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问题,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