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新文化运动
民主
科学
沈加蔚先生的油画《兼容并包》,又名《宽容》,也作《北大钟声》,描绘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后的一幅知识分子群像作品。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维护专制和复辟帝制,下令尊孔读经,掀起一股封建复古逆流。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青年》与北京大学
民主与科学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文化运动
高家是一个封建的大家族,在奉行旧礼教的高老太爷主导下,身为长房长孙的觉新被迫放弃和表妹梅芬的爱情,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娶了素不相识的瑞珏。
高家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瑞珏接近临产,陈姨太却提出老太爷丧事期间不能有血光冲撞,瑞珏无奈只好去了村外破屋待产,最终难产而死。
思考:
1.觉新为何会娶素不相识的瑞珏?到底是谁促成了这桩婚姻?
2.瑞珏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源何在?
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陈独秀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
封建传统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孔家店——旧的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礼教”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孟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革命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表2:1924年北京大学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上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积极效果
“在救亡、变政、启蒙的近代多重奏中,新文化运动在其中的作用主要的不是变政,也不是救亡,而是思想变化上的启蒙。它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改造国民性),摧毁旧传统,重建崭新的华夏文化。”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2、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设问: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 ——李时岳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思想
制度
近代化的探索(救亡图存)
师夷长技
变法自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民主
专制
科学
迷信
新道德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前期
思想革命
后期
引进马克思主义
文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