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单元亚洲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1课时
【 课 题 】第六单元 亚洲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1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的探究,掌握分析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并能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势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特点。
2.运用亚洲分成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特征。
3.掌握分析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
【教学模式】预习展示-感悟导入-合作探究-巩固训练-测试评价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展示 亚洲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拥有许多世界地理之最,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思考并完成下列连线: 通过了解亚洲世界地理之最,培养学生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的地形。
感悟导入 同学们,听完歌曲《亚洲雄风》,请大家描述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带来了哪些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这首歌形象地描述了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状况。 通过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一:亚洲的地形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教师讲述]: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步骤: 1、看图例,知道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范围2、看地形图,根据颜色的不同分析地势变化的趋势3、找出主要的地形区,总结地形类型4、最后总结表示地形特点[教师引导]:1、找出下列三组地形图:☆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2、说说这三组地形区的大致海拔及分布特点;从而得出:①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都有大面积的分布。探究二、亚洲的地势特征;[教授讲述]: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同学们,我们一起通过亚洲的30°N和80°E地形剖面图来分析亚洲的地势特征。[组织游戏]:同位两人用彩笔在组学P7分别沿着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路线和南北方向80°E路线进行考察,说说途经哪些主要地形区?[教师点拨]:由亚洲大陆30°N地形剖面可以看出,亚洲有世界第一高峰: ,也有世界最低的洼地 ,由此可知,亚洲地势高低起伏 。 学生观看分层设色地形图片,找出主要地形区学生读图指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后完成填表:位置颜色海拔青藏高原 亚洲中部深棕色4000米以上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亚洲西部深黄和浅黄1000到3000米蒙古高原亚洲中部印度河平原亚洲南部以浅黄和浅绿为主200米以下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北部华北平原亚洲东部(方法一)学生由填表探究地势:在以上地形区中,分布在中部的是 高原、 高原,分布在外围的是 高原、 高原,分布在周边的是 平原、 平原、 平原。总结:参照图中的高度表,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说说亚洲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亚洲地势 。(方法二)读亚洲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沿着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地形剖面,自东向西途经的地形区有 。沿着亚洲大陆南北方向80°E地形剖面,自东向西途经的地形区有 。由图可知:亚洲地势 。 通过亚洲地形图的展示,让学生找出主要地形区,通过填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要地形区的位置、颜色与海拔,从而得出亚洲的地形特征。通过观察亚洲地形剖面图,分析得出亚洲的地势特征,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如何判别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小结与过渡 分析某大洲的地形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观察地形平面图,说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2、观察高度表,说出主要地形,估算各部分的大致比例。3、找出主要地形区,说说其分布情况。
合作探究 探究三、北美洲的地形特点用多媒体出示北美洲地形: [提问过渡]:同学们,请读课本P9图,试着描述北美洲的地形特点。[教师点拨、学生填空]:北美洲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 东 部和 西 部高,中间低,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大致比例:西部是高大的山地,约占2/5,中部是广阔的平原,约占2/5,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和山地,约占1/5。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状况:南北纵列分布的地形区:西部: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描述北美洲地形特点并填空: 用图示的方式展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运用头脑分析,用图示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力。
总结与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亚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点,请完成下面表格,亚洲北美洲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大致比例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状况
构建与梳理朗诵与结束 回顾所学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地理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梳理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记忆并互相提问,做到堂堂清、课课清。 通过 对本课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宽学生的思路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本章所学,简单易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训练】
1.(目标1)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 )
A.里海 B.死海 C.地中海 D.黑海
2.(目标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
A.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3.(目标1、2)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表起伏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C.地势中间高,四周较低 D.地形类型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
4. (目标3)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 )
A.分为三大地形区,东西横向排列 B.分为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向排列
C.高原、山地、平原相间分布 D.山地、盆地、丘陵相间分布
【测试评价】
(目标1、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高原:B ;河流:C ;群岛:D ,E ;
湖泊:F ,G 。
(2)北回归线通过亚洲的 和 两大半岛。(填字母)
(3)图6.4是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请在图上填出主要地形区名称。
(4)从图6.4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教学反思】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经过精心准备,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情境设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成功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②读图,五种地形中
和 是主体,约占 。
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南北方向80°E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你能描述
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吗
复杂多样自然环境
亚洲地理之最:
地形类型构成: 是主体,约占四分之三
主要地形分布:分布在中部的是 高原、 高原,分布在外围的是 高原、 高原,分布在周边的是 平原、 平原、 平原。
。
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 ,中部 ,四周
地势起伏状况: 部和 部高,中间低
主要地形分布:西部 ,中部 ,东部 ;
亚洲
北美洲
地形类型构成:西部是 ,约占2/5,中部是 约占2/5,东部是 ,约占1/5
图6.3亚洲地形图
图6.4亚洲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