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3
【教材分析】
倍的理解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能从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认识“几倍”。第二个层次是列式计算“是几倍”。在圈一圈、分一分的基础上,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第三个层次是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之前的画一画、圈一圈等方法,理解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在本课中利用“包含除法”的迁移是本课的关键,即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学生能初步感知用除法计算,但是仅仅停留会列除法算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学生会这样想:我会列算式计算,为什么还要画一画、圈一圈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思考:数量关系的理解及表述要通过多种表征的转化,使学生感悟问题的深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在这里画示意图、圈一圈等方法是由直观操作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学生交流前置复习:
1.师追问:在这几题中,每题中的1份分别是多少个?
2.变式运用,深化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我说你摆。(拿出学具红、黄、蓝三色小棒,各15根)要求摆出的红色是黄色的2倍,蓝色是红色的2倍。(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师:你们是怎么摆的?还能看出谁是谁的几倍?
全班说一说,注重学生表述中说明谁是1份的数量。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图片,渐进式的题型设计,进行旧知回顾,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再次感悟对“倍”概念的理解。同时在习题中不同的表征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理解对“倍数关系”,引导学生准确地用“倍”来描述两个量的比较结果。
3.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展示教材情景图)
前几节课同学们经历了采集动植物标本、制作标本的活动,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知道了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除法问题。今天,老师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美丽的海滩上,他们在干什么呢?你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交流:王丁捡了3只,李飞捡了6只,刘林捡了8只。。。。。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
师:情景图中有一个问题——李飞拾得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大家借助小棒来研究吧!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1)李飞拾得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问题是否正确?(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检验)
(2)用小棒表示数量关系。学生在展台上展示。
(3)师:李飞的为什么要3个一圈?6里有几个3?
引导学生从操作中看出:要想知道“求6是3的几倍,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用算式表示出来:6÷3=2
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算式的意义。
板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3、对于单位的分析
师:在这个算式中,6、3、2分别表示什么?2表示李飞捡的贝壳数是王丁的3倍,而3倍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指具体物体的单位,后面是不写单位,所以不能写成“6÷3=2(倍)”。
4、说一说
师:看看我们生活中,能不能想几个关于倍的问题呢?例如:弟弟今年4岁,哥哥8岁,哥哥的年龄是弟弟( )倍。也就是8是4的2倍。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图示比较,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在追问中深化概念理解。“为什么3个一圈?” “为什么会是2倍?”引导学生在比较和思辨中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关系。这个过程借助简洁、概括性强的直观图示呈现比较结果,帮助学生积累概念的感性认识的经验。
(二)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方法。
1、深入理解倍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情景图,试一试,能不能提出和刚才一样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课件出示:
(1)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2)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3)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4)林杰 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
(5)林杰 拾的贝壳数是 王丁的几倍?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2倍也就是2份,可以用除法8÷4=2。
2、观察理解,总结方法
师:根据刚才做的两道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生:这2道题都用除法来计算,可以用乘法口诀算出得数。
师:要求一个数(被除数)是另一个数(除数)的几倍,应该怎样来计算?
生:用除法来计算,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3、自主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其他问题,集体订正。
(2)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18÷6=3——18是6的3倍
(3)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9÷3=3 ——9是3的3倍。
(4)林杰 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18÷9=2——18是9的2倍。
(5)林杰 拾的贝壳数是 王丁的几倍?18÷3=6——18是3的6倍。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在学生明白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算法后的对应练习,特别是说出计算方法,进一步及时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三、达标检测。
教材77——78,
1.圈一圈,填一填。
[与教材红点1对应,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倍”]
2.数一数,填一填。
[先由学生数一数,再列式计算,特别是学生提出问题时,明确哪两个量比较。]
3.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其中第二问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先做出判断再计算。]
5.
[通过对比计算,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7.用“32÷4”讲一个故事。
[通过知识的运用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列除法算式解决这类问题方法虽然不困难,但仍然需要大量具体事例进行比较、思辨、建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步内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变式练习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刺激审题的严谨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直观到分析推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实物表征、操作表征、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到符号化的算式表征,探究解决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课堂小结,孕伏新知
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使知识更系统]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6÷3=2
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课件14张PPT。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3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倍
小朋友在干什么?
图中有哪些信息?
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王丁:李飞: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 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1)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2)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3)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4)林杰 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
(5)林杰 拾的贝壳数是 王丁的几倍?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王晶:刘林: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多少倍?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8÷4=28是4的几倍?请你自己解决下面的 问题(2)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3)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4)林杰 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
(5)林杰 拾的贝壳数是 王丁的几倍?三、达标检测 = 的个数是 的( )倍。3933÷1。三、达标检测 = 的个数是 的( )倍。28÷422.圈一圈,填一填。三、达标检测 3.想一想,填一填。35573666三、达标检测4.说一说,写一写。248824842三、自主练习你能用“32÷4”讲一个数学故事吗?5.故事会。 星期天,爸爸和我一起练字,爸爸写了32个字,我写了4个字。同学们,你知道爸爸写的字数是我的几倍吗?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复习旧知,感悟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
2、课前小研究
/
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