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鲁教版4.20《黄生借书说》课件(5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鲁教版4.20《黄生借书说》课件(5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1 13: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黄 生 借 书 说 “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议论文有三要素
论点 解决“要证明什么”
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看法和主张。
(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有时会是标题。)论据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道理论据: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论证 解决“如何进行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5.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你掌握了吗袁枚,字______,号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本文选自_________.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主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作者简介相关背景 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作者对黄生的学业也深有影响,黄生原想致力考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学诗文。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情境导学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正读枚( ) 斋( )
俟( ) 辄( )
俸 ( ) 吝 ( )
惴惴( ) 摩玩( )
庋藏( ) 素蟫( ) zhāisìzhéguǐmóméifènglìnzhuì正音:Yín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要求:
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译读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授:授给、给予。
以:把
而:并且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汗:使……流汗 祖父:祖辈和父辈 无论:更不用说 然:这样 夫人:此人 强假:硬向人借 惴惴:担心害怕的样子 业:已经 为:被 庋藏:收藏 俟:等待 云尔:句尾语气词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抚摩玩弄那东西不止,心想: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致:得到 形:出现 诸:之于 切:恳切 是:这样 省:明了 落落:高高堆集的样子 然后:这样以后 为:是 可惜:值得珍惜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高高地堆满了屋子。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然:这样 则:那么?固?:本来? 、也:语气助词 为:做 俱:一起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条件关系的连词假借 而强假焉假的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古义今义古义
今义夫人那个人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可惜值得珍惜惋惜一词多义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然连词,然而代词,这样子不闻藏书者乎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子代词,你名词,儿子为一说
若业为吾所有
非独书为然
为动词,写、作介词,被动词,是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有张氏藏书甚富富富有多吾不得而见之矣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之代词,它助词,的代指黄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语气助词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高束焉,庋藏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焉兼词,“于之”从别人那里兼词,“于彼”在那语气助词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名词用作动词,现出、出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迫切的心情 汗牛塞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汗词性活用 文言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省略“授”的代词宾语“之”)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译时要在主语“七略、四库”后加判断动词“是”)(3)倒装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状语后置句,为“以书授之”)(4)被动句  若业为吾所有
  (“为……所……”是一种表示被动的句式,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施动者,表示被动关系)归而形诸梦(状语后置句)文言虚词“焉”字用法
一.兼词 。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例:且焉置土石?
二.代词 。 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2.哪里,怎么。 割鸡焉用牛刀
三.语气词 。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3.作词尾,相当于“然”。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 。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4、袁枚的观点与柏杨声讨借书的主张是否矛盾? 书非借不能读也  意思是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认真真地读。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品读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如何论证中心论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段作者先以“天子、富贵家、其它祖父积”的三种人藏书不读书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观点“书非借不能读”。

   举例论证  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提出论点论证论点举例论证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天子
富贵者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  第二段
接着以“借者与藏者的不同态度,不同心理”的对比论证了作者观点“书非借不能读”
对比论证 藏(物)书者和借书(物)者对书不同态度的对比
藏书(物)者和借书(物)者对书不同心理的对比
对比论证 第三段:举自己读书的经历的例子,并把自己通籍前后读书情况进行了对比。来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通籍前,家贫难致——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提出论点论证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天子
富贵者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藏书者与借书者的心理
藏书者与借书者的行为态度
作者做官前后对书的态度(举例论证) 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意图?第四段:将自己年轻时的借书情形与黄生进行对比。相似点:家贫无书,借书来读
不同点:
1、张氏之吝书-------与予之公书
2、我不幸--------黄生幸运
作者论述“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并将自己的借书的情形与黄生进行对比,其实是希望黄生如何去做呢?(提出了怎样的希望?)原文: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
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自己的话:勉励像这样的年轻人要
珍惜时光,发奋读书。
写作意图 将自己的借书的情形与黄生进行对比,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拉近了黄生与自己的距离,使黄生更易受感染,进而接受自己的观点,听从自己的教诲,专心读书。同时突出了借书不易,让黄生知道他是幸运的,从而珍惜时光发奋学习。提出论点论证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提出希望:天子
富贵者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藏书者与借书者的心理
藏书者与借书者的行为
作者以前与现在对书的态度
(举例论证)将作者与黄生借书情形对比,然后提出希望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作者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1、举“天子、富贵家、其它祖父积”的三种人藏书不读书的例子。2、举自己读书的经历的例子。 对比论证 1、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不同心理的对比
2、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不同态度的对比
3、自己通籍前后读书情形的对比。
4、借书情形的对比。
  课文的结尾,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1、结构上照应了课文开头的“授以书而告之”。
2、在思想感情上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黄生的殷切期望。文章主旨   《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求学。 本文是议论文,但从表达上看,是否在以说教的方式来训导黄生呢?写作特点 巧用对比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袁枚的观点与柏杨声讨借书的主张是否矛盾?
袁枚是在黄生借书之时讲借书之利,书非借不能读也,想劝勉黄生好好读书,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变外界的压力为前进的动力。
柏杨反对的只是借书不还的恶行,并不反对借书。
两者的主张并不矛盾,借书是一种很好的阅读途径,但借到书必还。 试设想,袁枚和柏杨相遇,关于借书的利弊,他们会怎样对话?移读背诵比赛
背读 训练反馈
1、完成《助学》中的相关题目。
2、课外阅读:袁枚《祭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