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4模块结业考试试题卷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 角色(jué) 前合后偃(yǎn) 苌弘化碧(cháng)
B.恓惶(xī) 罪愆(qiān) 无语凝噎(yē) 乍暖还寒(huán)
C.蟊贼(máo) 贿赂(luò) 羽扇纶巾(guān) 连辟公府(pì)
D.孱头(càn) 冠冕(miǎn) 遥岑远目(cén) 归根结蒂(dì)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樯橹 暮霭 望帝啼鹃 残羹冷灸
B. 惋惜 鼎盛 雄姿英发 肝脑图地
C. 弹劾 自诩 礼上往来 枯燥无味
D. 帷幄 珠玑 惶恐不安 节外生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让王宝强在一夜之间声名鹊起,他所塑造的“傻根”这一形象几乎无人不晓。
B.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C.他充分融汇经典文学、民间文化和当时的戏剧实践,不论写哪一种戏,都超越了前人和同代人,做到了出类拔萃。
D.汤教授在演讲中说:“在新的时期,儒学应更具海纳百川的气度,在与各种文化的广泛对话中更新自己。”
4.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雷雨》——曹禺——戏剧
B.《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D.《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小说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文化是尚群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②至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己的关系,应以人为先。
③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
④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⑤《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A.③⑤②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①②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至8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6.下列不属于“拿来主义”者的做法的一项是( )
A.对待鱼翅,和朋友一起像吃萝卜白菜一样地吸取其养料。
B.对待鸦片,不是丢弃它,而是把它送到药房,供治病之用。
C.对待烟枪和烟灯,背着它们去周游列国,当作国粹供人观赏。
D.对待姨太太,应该请她们各自走散,以免对自己造成危害。
7.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因果论证 B.对比论证 C.引用论证 D.比喻论证
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待文化遗产,“或使用,或毁灭,或存放”,是“占有”、“挑选”、创新。
B.第一段中“自己来拿”的意思是说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C.“昏蛋”指怕被文化遗产染污而不敢接受的人,“废物”则指欣然接受文化遗产中不良成分毒害的人。
D.正确地对待文化遗产,成为“拿来主义”者,必须具备“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条件。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9至12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关发机??? ?????????关:枢纽、关键
C.皆共目之???? ??????目:眼睛 D.出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10.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精铜铸成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覆盖周密无际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D.衡下车,治威严
1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着重介绍了代表张衡成就的候风地动仪,详尽记述了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内容。
B.第一段用“似酒尊”形象地描写了地动仪的形状,用“合契若神”的夸张语言表现了仪器的准确无误,平实中透出情致。
C.后两段主要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整治法度收拿奸党一事虽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为政果敢,不畏权贵的官员形象。
D.文段按时间顺序表现了张衡善机巧、善理政的特点,主要从自然科学和文学两方面突出了张衡的杰出才华。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译文: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做三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①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 。
②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
③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④今两虎相斗, 。吾所以为此者, 。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这首诗写了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 、
等词语可以看出。“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之情。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16至19题(15分)
郁孤台笑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⑾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 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6.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2字)(3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郁孤台——_______郁孤台——_______郁孤台
17.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的作用,并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第⑦段和第⑾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3分)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21.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从逻辑学来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下面几种:①全同关系;②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④矛盾关系;⑤反对关系。根据下列关系要求填出对应的项。(2分)
全同关系:朱自清——( )
交叉关系:青 年――( )
(2)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请根据下面这个“三段论”所给出的大前提和结论,补出一个小前提。(2分)
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 ,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钓饵上的东西味道是最美的,而且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我可以吃吗?”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为了它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请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附加题(2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至5题(13分)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 困于平城 B. 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而君幸于赵王。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C. 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D.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何以汝为见?
3.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2分) ( )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2分)
译文: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6至8题。(7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6.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7.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8.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2分)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语文4模块结业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