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2课
第十二单元
导入新课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nián),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xiǔ),大年初一扭一扭。
导入新课
老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舍
新课学习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完全不一样。
孩子的心理世界与成人是截然不同的,不能与教育成人的方法教育孩子。
新课学习
研读第五自然段
那大年初一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请喜欢元宵节的同学为大家读读这一自然段?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新课学习
研读第五自然段
新课学习
研读第五自然段
请同学们从左往右看一看,逛庙会的人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新课学习
研读第五自然段
请同学们从左往右看一看,逛庙会的人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可以……还能……
新课学习
研读第五自然段
“逛”:(左看看、右瞧瞧,慢慢悠悠的,心情特别的悠闲,特别的舒畅,这相对于除夕人们赶做年菜的紧张气氛又是怎样的?
新课学习
(二)研读第六自然段
放映元宵节视频
元宵节来了,人们邀上亲朋好友,牵一缕月光,走在灯火通明的大街上,到处是张灯结彩,人们好似游荡在一片火红的世界里。回到家里呢,依然灯火相伴,吃着热腾腾的元宵,那感觉多么温暖、多么的喜庆啊!
新课学习
(二)研读第七自然段
时间过得真快啊!老北京的人们刚过完元宵节,一转眼,到了( )?春节就( )?人们又( )?
新课学习
老舍爷爷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热闹、欢快的节日,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一个节日?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规矩:标准、法则
结论总结
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是,那种热闹的气氛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练习自己过春节的场景,下一篇小练笔。
课堂练习
1.给下面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假日(jiǎ jià) 翡翠(fēi fěi)
亲戚(qī qīn) 恰(qià qiǎ)
课堂练习
2.填一填
绿树( )( ) 鲜花( )( )
来来( )( ) ( )流( )息
( )胜古( ) 四海( )( )
课堂练习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忙碌( ) 美丽( )
热闹( ) 截然不同( )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 小练笔:回忆自己家乡春节时的情景,并写一写。
板书设计
马拉松
老北京的春节
腊八 大年初一 腊月十九 元宵
除夕:热闹 正月十九(共23张PPT)
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2课
第十二单元
导入新课
吟诵古诗《元日》
春节里人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导入新课
吟诵古诗《元日》
老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舍
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规矩 对联 鞭炮 恰好 一盏 翡翠
通宵 高潮 腊八蒜 截然不同
xiāo cháo là suàn jié
jǔ lián biān qià zhǎn fěi cuì
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规矩 对联 鞭炮 恰好 一盏 翡翠
通宵 高潮 腊八蒜 截然不同
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差 泡 炮 守 拜 龙 预 示 吉
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
腊月初八
腊月十九
除夕
大年初一
元宵
正月十九
开始
结束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老舍爷爷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热闹、欢快的节日,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一个节日?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规矩:标准、法则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那这里的腊月初其实是指什么?
腊八:喝腊八粥
泡腊八蒜
规矩:标准、法则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喜迎除夕团圆夜,守岁通宵灯火明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家家、到处
新课学习
(二)创设情境,精读品味
除了吃团圆饭,人们还要做什么?
守岁
结论总结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堂练习
1.加一加,认一认。
矢+巨= 酉+昔=
革+便= 马+户=
予+页= 士+口=
课堂练习
2.理解填空。
(1)《北京的春节》是按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春节差不多在________开始,__________春节结束。
(2)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
除夕( ) 腊月( )
重阳( ) 正月( )
元宵节( ) 中秋( )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搜集与春节有关的小知识。
板书设计
马拉松
老北京的春节
腊八 大年初一
腊月十九 元宵
除夕:热闹 正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