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量: 13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9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解剖(pōu) 扶掖 (yè ) 恪尽职守(kè)
B.欺侮( wǔ ) 挫折( cuō ) 气吞斗牛( dǒu )
C.谀词(yú ) 静谧( mì ) 廓然无累(kuò )
D.田圃(pǔ) 睿智( ruì ) 强聒不舍 (guō)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秘诀 陨落 曙光 媚上欺下
B.旁鹜 禅师 暇想 刻骨铭心
C.鞠躬 庸碌 文采 重蹈覆辙
D.蕴涵 亵渎 借鉴 温声细语
3. 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 , , 。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 毕业在即,骊歌唱响,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三年来我们同窗共读、互相切磋、快乐成长、共同进步。
C. 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在外地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泪来。
D.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二)按原文默写( 共8分,每空1分)
5.(1)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破阵子》晏殊)
(2)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陆游)
(3)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
(4)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中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的句子是: , 。
(6)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三)按要求答题(共9分)
6.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A.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 别开了!
C.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1)上面的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1分)
⑵请分别说出其他两项不合适的理由: ; 。(2分)
7.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共6分)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统计表
年级人数 %学校 初一500人 初二500人 初三500人
农村中学 55.4% 34.6% 29.7%
城区中学 50.2% 31.5% 26.4%
(1)请用文字表述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4分)
(2)2016年,株洲市将体育考核纳入中考文综成绩,说明国家对中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请你说说,适度的体育锻炼对我们中学生有何意义? (2分)
二.白话文阅读。(共37分)
(一)送 别(16分)
儿子说:爸,你回吧。 父亲不吭声,自顾挑着行李上岭去。
夏天过去了,秋天却姗姗不肯来。仍是满山的苍翠,满岭的碧绿。儿子要走了,儿子要上大学去。
儿子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小山村里终于出了凤凰。十三户人家的山村沸腾了好几天,父亲更是数夜不能眠。那天,儿子捧回了入学通知书,原封不动地送给了父亲。父亲说:还是你自己拆吧,这是你熬夜熬红了眼熬来的哩。有一圈一圈的亮点在儿子脸上波动。儿子说:爸,归你拆,这是你用血汗泡来的。父亲声音颤抖起来:……还是你,你拆。儿子盯着了娘娘岭,儿子喃喃地:归你拆,说什么也要归你拆。父亲说:可惜你娘不知道了,你娘走得那么早,你娘她在阴曹地府里肯定也知道了哩;要是你娘还在就好了,你娘在说什么也要归你娘拆。父亲的手抖的厉害,父亲紫黑色的手背上青筋暴突如团团扭曲的蚯蚓。儿子就盯着父
亲的手痴痴地看,儿子看见几颗豆粒大的泪珠落到了手背上。儿子看的真切,泪是混浊的。混浊的泪又滚落进土地里,父亲也看的真切,土是黑色的。父亲终于站不住,痉挛地蹲了下来,用青筋暴突的手指捂住了脸。有只山鹰在岭那边盘旋,儿子望着岭那边瓦蓝瓦蓝的天宇,儿子不知道山鹰为什么总在那里盘旋,它是不舍得那地方么?可山雀都飞走啦,可夏天也要过去啦。儿子似乎笑了,儿子笑的自信,笑的艰涩。
儿子真的要走了。儿子真的要上大学去。
山路被踩在脚下,苍山连绵,峰峦接天,无穷尽底。十三户人家宛如十三座古树桩静卧在那里,山岚像匹乳白色的绸带,在十三座古树桩前前后后缠绕着,飘拂着。
儿子说:爸,你回吧。
父亲没吭声,父亲望着脚下的土。土是黑色的。父亲又望着站在土地上的脚,这双是自己的,那双是儿子的。
儿子望着通往岭外的小路,这小路牵系着岭内和岭外,牵系着父辈和子辈。儿子望着浩渺的苍山,苍山无边无尽。
儿子接过行李下岭了。父亲急了,父亲喊起来:我的话你记住了吗?你要好好念你的书,不该你问的事甭问,不该你管的事甭管哪?
儿子望着父亲,父亲老泪横流。
爸。你就回吧。儿子说的很坚定很踏实。儿子顺着那条祖祖辈辈们用鹅卵石铺成的下岭小道头也不回地走了。
父亲留在了山路上。
儿子记住了吗?儿子……呵?他记住了吗?父亲深深掬起一捧土,老泪扑簌簌地洒在了上面。
土是黑色的。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9.分析第三段在文章的作用。(3分)
10.文章是怎样刻画父亲这一形象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4分)
11.读了本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分别从父亲和儿子的角度分析)?(6分)
(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回答,3分)
13.文章“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一句中的“它”指代 什么?(3分)
1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强调突出了 。(3分)
1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3分)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三)
李逵当夜没些酒,在土坑子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李逵心焦,那双眼怎地得合。巴到天明,跳将起来,便向厅前问道 :“你家甚么人哭这一夜,搅得老爷睡不着?”太公听了,只得出来答道 :“我家有个女儿,年方一十八岁,被人强夺了去。以此烦恼 。”李逵道 :“又来作怪!夺你女儿的是谁?”太公道 :“我与你说他姓名,惊得你屁滚尿流!他是梁山泊头领宋江,有一百单八个好汉,不算小军 。”李逵道 :“我且问你,他是几个来?”太公道:“两日前,他和一个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 。”李逵便叫燕青:“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燕青道 :“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 !”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李逵便对太公说道 :“你庄里有饭,讨些我们吃。我实对你说,则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去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太公拜谢了。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有诗为证:
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且说燕青向前道:“哥哥听禀备细。他在东京城外客店里跳将出来,拿着双斧,要去劈门。被我一交撷翻,拖将起来,说与他:“哥哥已自去了,独自一个疯甚么?”恰才信小弟说。不敢从大路走,他又没了头巾,把头发绾做两个丫髻。正来到四柳村狄太公庄上,他去做法官捉鬼,正拿了他女儿并奸夫两个,都剁做肉酱。后来却从大路西边上山,他定要大宽转。将近荆门镇,当日天晚了,便去刘太公庄上投宿。只听得太公两口儿一夜啼哭,他睡不着,巴得天明,起去问他。刘太公说道:两日前梁山泊宋江,和一个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庄上来。老儿听得说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吃到半夜,两个把他女儿夺了去。李逵大哥听了这话,便道是实。我再三解说道:‘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李大哥道:‘我见他在东京时,兀自恋着唱的李师师不肯放,不是他是谁?’因此来发作。”宋江听罢,便道:“这般屈事,怎地得知!如何不说?”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宋江喝道: “你且听我说:我和三二千军马回来,两匹马落路时,须瞒不得众人。若还得一个妇人,必然只在寨里,你却去我房里搜看!” 李逵道:“哥哥,你说甚么鸟闲话!山寨里都是你手下的人,护你的多,那里不藏过了。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正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十三回)
16.“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李逵本是个大大咧咧,外向豪爽的人,燕青也是他的好兄弟,在路上本应有话可说。请你分析为什么“路上无话”?
17.文章第二段对李逵进行了生动的动作描写,请找出这些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18.在《水浒传》中,李逵对宋江重情重义,自始至终称宋江为“哥哥”,从不违抗宋江的命令,然而在该故事中,李逵却对宋江大打出手,你对李逵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
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 ②置人所罾鱼腹中(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1.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办法有哪些?并谈谈你对这些做法的理解。(3分)
(二)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③,随小者之戆④而有危亡之败⑤也。”
[注]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
③阶:同“借”,凭借。 ④戆(zhuàng):愚。 ⑤败:祸乱,祸害。
2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孔子顾谓弟子曰( ) ② 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 ( )
23.翻译句子 (3分)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24.文段中孔子对弟子有怎样的劝诫?(请用课文中的一句原话回答)这使我们想起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提出的哪一条建议?(4分)
(三)秋夜山居
唐 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25.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6.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四、作文(60分)
27.题目:《 是最美的行囊》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所在相关地名,否则扣分;
4.不得抄袭,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抒发真情实感。
青云学校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单选题:1-4 B B D D
默写:
5.(1)叶底黄鹂一两声;(2)零落成泥碾作尘
(3)物是人非事事休; (4)衡阳雁去无留意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1)C (2)A项中的话不符合女儿的身份,如“你不要命了吗”。 B句的劝导出发点不对,如“万一被抓”。
7.(1)随着年级的增长,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少。(2分)
城区学生比农村学生更不愿参加体育活动。(2分)
(2)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或丰富课余生活等合理性答案都可)(2分)
(一)《送别》(16分)
8.父亲送别儿子上大学。
9.插叙(1分)交代故事的起因,补全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2分)
10.示例外貌描写(1分)。如“父亲紫黑色的手背上青筋暴突如团团扭曲的蚯蚓”(1分)刻画了父亲苍老、辛劳的特点。(2分)
示例:语言描写(1分)如:“父亲声音颤抖起来:……还是你,你拆。”(1分)写出了父亲内心的欣喜与激动。(2分)
11.从儿子的角度,围绕勤奋、懂事等展开,言之有理即可。从父亲的角度,围绕淳朴、慈爱、勤劳等展开,言之有理即可。(任选一角度)
(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12分,每题3分)
12.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13.优秀习惯的养成
14.对比(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1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客观环境)这一观点(2分)。
15. 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
(如海伦 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
(三)《水浒传》(9分)
16.心生怒气,对刘太公所言宋江夺去其女行为充满不满,为下文李逵大闹忠义堂作铺垫。
17. 拔、砍、扯、拿、抢、奔。写出了李逵急欲替刘太公讨回公道的决心,也写出了他的性格火爆,鲁莽性急。
18. 误以为宋江强抢民女,做了欺压百姓之事,即便是自己的头领也不留情面的揭发和斗争。李逵是个真实坦率,不虚假做作的人,虽然他莽撞性急,但在耿直中透露出的是他嫉恶如仇的侠义心肠。,
(一)《陈涉世家》
19.同样; 用网捕
20.(1)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会”“度”为得分点)
(2)士兵中间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涉。(“往往”“指目”要求翻译正确)
21.“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2分)
陈胜、吴广利用迷信制造舆论,在士兵中打下“陈胜王”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胆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不可逾越的阶级局限性(1分,答出一点即给分)
(二)《孔子见罗雀者》(2+3+4)
22.①顾:回头。②全:保全
23. 大雀鸟很容易惊动,因而很难抓到;小雀贪食,因而容易抓到。
24.① “故君子慎其所从”。〔2分)②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2分)
(三)《秋夜山居》
25.去雁(3分)
26. “衔”字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1分),把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