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2017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 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发明楔形文字
C.制订《汉谟拉比法典 》 D.建造麦加清真寺
2、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载
A.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B.两河流域,拉丁字母
C.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D.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3、图像史料在证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像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克里特王宫遗址 雅典卫城遗址 伯里克利像
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日本文化 C.古代罗马法制 D.古代阿拉伯文明
4、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幕府制度
5、依据右边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A.希腊 B.拜占廷帝国
C.波斯 D.马其顿
6、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数字、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的相关书籍,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话 B.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C.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交流 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7、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国宴上,考虑到贵宾来自不同国家,熬汤时特地选择了穆斯林清真食材。与“穆斯林、清真”有关的宗教是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8、阿里巴巴是中国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及他的故事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A.《哈姆雷特》 B.《荷马史诗》 C.《俄底浦斯王》 D.《天方夜谭》
9、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它充分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是救世主 B.国王软弱无能
C.王(国王)权高于教(教皇)权 D.教(教皇)权高于王(国王)权
10、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于2015年5月1日开幕,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家,在欧洲进入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展现了无尽的魅力。这一时期该国涌现的文化巨人有
①但丁 ②伏尔泰 ③达 芬奇 ④牛顿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1、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认为具有说服力的有(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丁 D. 乙和丁
12、美国纽约自由岛上有一座自由女神像,她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着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镌刻着一个日期:1776.7.4。这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一文献的发表
A.《权利法案》 B.《人民宪章》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13、“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这时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的猖獗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美国的独立
14、从“克莱武对印度的疯狂掠夺、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反抗活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内容中,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该是
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B.殖民扩张与反殖民的斗争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5、“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其中蕴含了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6、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子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
17、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里的“趋势”是指
A.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B.封建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C.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18、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200多年前,领导北美13个殖民地做了这件“破天荒”大事的英雄人物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三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这表明美国( )
A.决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建立了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C.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
20、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21、右边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A.欧洲的社会转型
B.欧洲的思想解放
C.欧洲的革命运动
D.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22、17 -18世纪,英美法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相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在于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C.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
23、构建知识的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反对殖民压迫的历程 B.欧洲国家民主独立的过程
C.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 D.近代西方民主发展的进程
24、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25、下列对17、18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 B.革命前夕资本主义发展都受到严重阻碍
C.结果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革命过程都曲折复杂,出现了封建势力复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录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15世纪30年代)仅仅一个世纪之后,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绘制成图。在最早的几次航行中,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局面。
——《人类文明史图鉴:发现新大陆(公元1400年——1500年)》
材料四: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事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看,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6分)
(2)有人说材料二中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及大批岛屿”是错误的,请用史实证明。(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2分)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写出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影响。(2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有人说,拿破仑是战争狂人,应予以否定;也有人说,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英雄人物,应肯定。
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或你自己有什么新的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评析。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材料二:见右图
材料三: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如下表格示意。
1770年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40%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24% 31%
材料四: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的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有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请回答:
(1) 材料一可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的地位怎样?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2分)举出两例材料一中“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 (2分)
(3) 从材料二的图可见当时英国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什么?(2分)
(4)材料三表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5)材料四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2)
2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4分)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点燃俄国革命的烈火。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3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都被宣布为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全球通史》
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下面是一道选择题,但没有题干,请根据你阅读材料一获得的认识,将它补充完整。同时在后面的括号内写上答案。(4分)
题干: 答案( )
A、发展资本主义 B、对外侵略扩张 C、增强军事实力 D、避免人民革命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亚历山二世大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十九世纪中后期“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4分)
(4)结合以上问题,请从社会制度转型的角度分析俄国和日本的改革的共同历史作用。(2分)
九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A B B D C D D A D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A D A B A A B D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1) 材料一所述的目的了解东方风土人情;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4分)
材料二说明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 (2分)
(2)因为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大陆(2分)
(3)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局面,使世界连成整体。(2分)
(4)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27、(10分)答案一: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英雄人物,应肯定。这一观点是正确的。(2分)
拿破仑对革命成果用颁布《法典》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2分)
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
他的对外战争一方面保留了大革命时的革命成果,是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横扫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使资本主义在欧洲得以传播。(2分)
这一观点看到了拿破仑在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2分)
答案二:拿破仑是战争狂人,应予以否定,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分)
这一观点只看到拿破仑一生中多次发动战争(2分),尤其是后期战争变为侵略战争,引起被侵略地区人们的反对,并导致帝国的灭亡(4分)。
这一观点未看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面性,以偏概全。(2分)
答案三:拿破仑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英雄人物,也是战争狂人。(2分)
史实论证部分可综合答案一和答案二的内容。(8分)
28、(14分)
(1)是世界一流强国(2分)。 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2分)
(2)蒸汽机。火车、汽船。4分 (3)大机器工厂生产。2分
(4)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由以农业为主变成以工业为主)2分
(5)环境污染问题,2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或坚持可续发展战略)(2分)
29、(14分)(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D) (2分)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高价赎买份地;(2分)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2分)
(3)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继承(2分)发展近代工业。(2分)
(4)使俄国和日本走了资本主义道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