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教学设计
版 本 浙教版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 学习科目 科 学
一、课标要求:
能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理位置。
二、教学设计思想:
《地球仪》是浙教版《科学》第一册中添加的内容。它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由于学生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未学,所以对经度、纬度、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节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知识多而抽象,学生靠课本文字和插图是无法准确把握的。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2、通过做切橙子游戏来掌握经线和纬线。3、以教学重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两人小组合作探究地球仪的方法形成经度、纬度等科学概念,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游戏法来引入经纬网的概念突破难点。从而学会用经纬度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位置。5、在最后教学拓展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理解经度、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会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5、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经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便学生形成对地球的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经纬度位置。
教学难点 东西半球的划分。 2、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教学器材 每两人组成的小组准备好一个地球仪、橙子2个、小刀1把。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分部立即行动!"提问:救援部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地球仪上,摸着,动着地球仪。
初步观察发现问题 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你们可以摸、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小组展开讨论,把关于地球仪你这小组知道了什么,组里有什么问题需要集体解决的都记录下来。 等学生初步观察讨论老师趁机巩固了轴心、极点(南极、北极)、赤道等概念。 学生开始了第一次的观察和小组讨论活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及时地肯定和记录。知道的有:①、地球仪由几部分组成的?②、地球仪自转时是绕着固定点转动的。③、地球仪是装斜的。④、地球仪上有许多横竖线条。等等。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地球仪为什么装斜了?②、地球仪上横竖的线条什么用?③、地球仪每条线上的数字什么用?等等。
深入观察突出重点 在学生提出横竖线条什么用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观察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大家带着两个问题来观察经线、纬线。并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 观察:1)纬线是圆形还是半圆形?经线呢?2)比较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不同的经线呢? 小组观察讨论得到结论如下:形状长度纬线圆(除极点外)不相等经线半圆相 等
请同学利用橙子证明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各小组展开讨论,陆续拿起了小刀,纵向切了几刀,又将另一个橙子横向切了几刀。气氛很活跃。
经线上标有的不同的度数就叫经度。请大家找到0 经线,仔细观察经度的变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什么叫东经?什么叫西经? ②、度数相同的经线有几条?最大经度是多少?有几条? ③、0 经线和180 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西经20 经线和160 经线也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④、第三小题的这两条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你认为如何划分好?” 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讨论。小组内部能够把一到三小题的问题正确地做出解答,而第四小题基本上错了。
争对第四小题错的较多,于是在集体讨论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观察0°经线穿过的陆地多还是20°W穿过的陆地多?如果以0°经线为划分界线会如何? 有一小组代表发言,他说欧洲和非洲将会分到两个半球。根据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他觉得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为分界线好。他的发言博得大家一片掌声。
继续探究消化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纬线上的纬度。 请大家找到0°纬线,仔细观察纬度的变化,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 线作0°纬线。什么叫南纬?什么叫北纬?度数向北向南越来越 ,最大是 度? ②度数相同的纬线有几条? ③如何划分低纬、中纬、高纬较合理?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完成了学习内容。
组织讨论深化拓展 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组成了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知道了经纬度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第二列第三排的同学举手。第四列第五排同学举手。 学生表现欣喜踊跃。通过游戏明白经纬网的定位作用
在生活中或各行业中,哪里会用到经纬网知识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有说杨利伟航天的,有说航海船发出SOS呼救信号的.
越来越多家庭购买私家车,为什么很多车辆上都装有车载GPS ? 学生讨论跟经纬网定位有关。经老师解释,进一步明确在生活中经纬网的作用。
当汽车遇到被盗被劫或需要救援时,系统立即自动或人工发出报警信号。如粤B-9XE68,深圳市深南大道香梅路附近,东经114.0352,北纬22.5429,时速56.8, 方向:北。还够自动锁住油路、电路。
学生讨论跟经纬网定位有关。老师小结。师:作业:一、课后练习:课程探究“地球仪部分”。二、课外探究: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材料制作地球仪。
六、教学反思
1、问题为引导,进行观察探究。这节课的核心是如何开展观察性探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摸、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目的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科学探究正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眼、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状况。2、学生为中心,进行观察探究。由学生引发的问题:“地球上的横条什么用?”,我要求学生再一次观察地球仪,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关于经线展开探究学习。特别是经线的长短是一致的结论.我让学生做了切橙子实验,在动手操作中直接感受到了这个知识点。知识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探索、总结出来的。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3、紧密联系生活,进行观察探究。新课标提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经纬网知识广泛运用于航天、航海,乃至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都用上了与定位有关的GPS。学生通过讨论,深切感受到了经纬网在生活中的运用。本节课提倡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以探究的态度参与讨论,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展现了知识思维的多方面,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尤其是使教师得到了始料不及的收获,做到了教学相长。教学设计作者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创设子问题:高、中、低续度是
如何划分的?
创设子问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继续探究,消化难点
创设子问题:如何划分东西半球?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创设子问题:什么是经度、纬度?
创设子问题:什么是经线、纬线?
指导学生初步观察 发现问题
观察,讨论
。发现问题
深入观察,突出重点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开始
开始
结束
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创设子问题:在各行业中,哪里会
用到经纬网知识?
网知识?
组织讨论,深化拓展
创设子问题:经纬网有什么作用?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