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察觉的复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对环境察觉的复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5-06 18:59:00

文档简介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练习
一、选择题
1.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小孩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 )
A.触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2.“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3.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的 ( )
A.目光敏锐 B.动作敏捷 C.发达的味觉 D.发达的嗅觉
4.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具有保护意义的是 (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
5.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6.甲同学在充满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则最先听到的一次是由 ( )
A.铁管传来的 B.水传来的 C.空气传来的 D.无法确定
7、冰遇火要熔化,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射过并会聚起来点燃艾草取火。这种冰镜就磨削成 (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8.某些人坐船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 ( )
A.小脑失去平衡 B.耳蜗内的感受器官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
C.体质衰弱 D.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官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
9、如果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照射到孔后的光屏上出现了光斑,则光斑的形状是 (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D.三角形
10、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1、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地捕捉食物,并且避免敌害,它的定位系统远比现代无线电定位系统优越。它是利用自身发出的 ( )
A.电磁波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1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反射角也是20°
B.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同时靠近法线
C.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3、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后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
A.8点25分 B.3点35分
C.2点55分 D.9点5分
14、小红在小河边看到“鱼在白云中游”,她看到的 ( )
A.鱼是实像,白云是虚像 B.鱼、白云都是实像
C.鱼是虚像、白云是实像 D.鱼、白云都是虚像
15、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根据看到的发令枪冒出的烟,而不是根据听到枪声开始计时的,这是由于 ( )
A.烟容易看清 B.枪声听不清
C.烟比枪声先从发令枪中发出 D.光速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
16、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象很浅,但一脚踩下去,会有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由于 ( )
A.发生了光的折射 B.发生了光的反射
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改变
17、下列光路图中,哪个是远视眼的形成光路图( )
18、A1B1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成的像,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呜叫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婚庆时的爆竹声;(6)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
A.(1)(3)(4) B.(1)(2)(5) C.(1)(4)(5) D.(1)(4)(5)(6)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
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
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
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21、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2、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分别表示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其中可能实现的是( )
23、人体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器官是( )
A.感觉器官 B.传入神经 C.大脑 D.传出神经
二、填空题
24、舌_________对甜味最敏感,舌_______对苦味最敏感。
25、.在“瞎子摸像”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用_______来感知像的形状,形成像的形状的部位是在_____________。
26、有些玻璃瓶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__作用,会引发森林火灾。为防森林起火,应禁止在森林中乱丢玻璃瓶。
27、如右图,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反射光线是 。
28、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
29、在《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描述: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从声音的传播速度角度分析,其中原因是利用声音在大地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 。(填“快”或“慢”)。
30、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 张开,使鼓膜内外的 。
3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__________千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__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2、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_反射,而在黑板某部分出现的“反光”现象是由于光线射到这部分时发生了________反射。
33、如右图所示,S是发光点,A是某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请画出这条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34、小明同学利用右图所示的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多次改变入射的方向,他测得如下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请你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是:
a
b
(2)若在平面镜上贴上红色的玻璃纸,则看到反射
光的颜色是: 。
3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别的。
36、医生为患者动手术而施行局部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感觉不到疼痛,但能感觉到手术刀与身体的接触,这说明了 。
37、如右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完全一样,烧瓶里密封着一个小铃铛,其中乙烧瓶中被抽成真空。
(1)当摇动甲烧瓶(铃不碰瓶壁)时,将会__________________。
(2)当摇动乙烧瓶(铃不碰瓶壁)时,将会_______ _____。
(3)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语句 科学知识
示例 镜花水月 光的反射
1 海市蜃楼
2 立竿见影
38、根据示例完成右表:(4分)
PAGE
4(共83张PPT)
羊 群
郁 金 香
海 湾
听到音乐
闻到花香
看到文字
感到冰泠
尝到味道
眼睛、鼻子、耳朵、舌、皮肤。
1、感觉器官和感受器
2、感觉的作用
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3、不同生物,感觉能力不同
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人的五种基本感觉:
视觉 ———— 眼
听觉 ———— 耳
嗅觉 ———— 鼻
味觉 ———— 舌
触觉 ————皮肤
皮肤的多种感觉功能
皮肤有 、 、 等感觉。
触觉
冷觉
热觉
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
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
皮肤还具有痛觉
复习皮肤的结构
有多种感受器
说明:
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
反应痛感的神经末梢
痛觉的形成
损伤性刺激
痛觉神经末梢
皮肤
形成痛觉
传入神经
痛觉感受器
大脑
痛觉中枢
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触觉:手指>手臂>手背
热觉:手背
气味
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
(味觉感受器)
刺激
嗅神经
大脑
嗅觉
产生兴奋
传入
嗅觉的特点:
1、嗅觉具有适应性
-----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4、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3、嗅觉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味觉中枢)
味觉的形成过程:
大脑
神经
食物
味蕾
味觉感受器
形成味觉
味道好极了!
传导
刺激
信息
舌头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四种基本味觉:
苦味——舌根最敏感
甜味——舌尖最敏感
酸味——
咸味——






声音的
发生和传播
小实验:用橡皮筋按书上实验描述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验填写书上有关空格。并增加一步:当皮筋停止振动后,能否继续听到声音?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
②橡皮筋有做怎样的运动?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你还能听到声音吗?__________
橡皮筋振动
声音的发生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橡皮筋振动引起的
不能
声音是怎样由声源传到人耳的呢?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呢?
结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思考:
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在太空中战争的场面。 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结论2: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结论3:声音还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是靠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作媒介进行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这些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传播的形式
声 波
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超声波粉碎担结石
(2)次声波
(3)声纳
物质 温度(℃) 速度
(米/秒) 物质 温度
(℃) 速度
(米/秒)
空气 -10 325 水 0 1450
0 331 铁 0 4900
20 344 铜 0 3800
30 349 松木 0 3320
固体
>液体
>气体
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速度
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越快。
解释为什么队员们要贴着耳朵听?
举例:北宋时代的沈括,估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龚敌人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
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彻雷后,往往是雷声轰轰不断。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
耳廓、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前庭、半规管、耳蜗
认识耳朵的结构
收集声波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
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
旋转感觉
位置、速度感觉
有听觉感受器
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
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过程
音调 响度 音色
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
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
一只密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密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20赫至20000赫
光是直线传播的?
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传播
光在水中传播
光在玻璃中传播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呢?
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
动画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小孔成像
 
所成的像与成像的物体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能在光屏上承接,大小与象距的大小有关,亮度与小孔的大小及象距有关。
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性质如何?
影子的形成
光源
光传播的有多快?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
在水中每秒的传播距离为真空中的3/4
1光年=9.46×1012千米/秒
提出问题:
猜想预测:
设计实验方案:
收集事实证据:
作出结论和解释:
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可能是因为光源太阳是圆的,所以形成圆形光斑..
让太阳光通过各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方形、
菱形、梯形等)的小孔,观察所成的光斑.形状
只要小孔足够小,所形成的光斑都是圆形的
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因为太阳是圆
的,由于光线的直线传播,根据小孔成像
的原理,所以形成了圆形光斑。
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
三棱镜
白纸屏



绿



太阳光
红外线
紫外线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红外线热作用强(如微波炉)
紫外线能消毒杀菌、使荧光物质发光(日光灯管)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演示光的反射
1、平面镜
4、入射光线AO
6、反射光线OB
3、法线ON
5、入射角 i
7、反射角 i’
2、入射点O
光的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5、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反射面是光滑的。
2、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线。也就是说入射光线朝一个方向入射,反射光线也向一个方向传播。
镜面反射
1、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
2、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却向各个不同的方向传播。也就是说入射光线朝一个方向入射,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传播。
漫反射
光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雨后天睛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有经验的人往往这样做:
(1)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所以
千万别往上踩;
(2)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所以千
万别往上踩。
你能解释这样做的道理吗?
潜望镜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正立的虚象

水中燃烧着蜡烛



成像光路图
加水
为什么
入射光线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
入射角
折射角
法 线
入射点
0
界 面
玻璃
空气
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或水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的折射规律
光垂直射到玻璃或水表面时,在玻璃或水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海市蜃楼
怎样形成的?
光的折射
这是什么现象?
1、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
认识透镜
凸透镜的功能特点
凸透镜能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即能将平行光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如果将平行光从另一侧透过凸透镜,光同样会聚集在凸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一点,所以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焦点到凸透镜中心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从凸透镜焦点发出来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成为平行光射出。
凸透镜成像
1、实验
物距
(u)
像距
(ν)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到凸透
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象
大于两倍焦距( u>2f )
等于两倍焦距( u=2f )
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f小于焦距(u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放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虚像
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
2、凸透镜成像规律结论
在两倍
焦距处
倒立
等大
实像
大于两
倍焦距
凸透镜成像作图口诀:
平行过焦点,
过焦反平行,
经心直传去,
三取二便成。
凸透镜的应用
幻灯机、投影仪
利用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即:2f >u >f 时,像距v > 2f制做而成。
放大镜
利用物距小于焦距,即:u < f 时,在凸透镜后面形成虚像。
所以用放大镜看书时,镜子要靠近
书,远了则看不清除。
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眼球的结构









10
角 膜
瞳 孔
视神经
玻璃体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脉络膜
巩 膜
虹 膜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
矫正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远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远视
矫正
人是怎样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呢?
外界事物
感觉器官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思维器官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信息获取
信息处理
信息传递
信息应用
人的效应器
远程教育
雷达
射电望远镜、 电子显微镜
电报、电话、电视、广播、互联网
磁盘、光盘、文字
遥感、遥测
人的感觉器官
大脑
计算机
神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