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图形的 放大 和 缩小说 课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法与学法
5.教学过程
说课流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发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教材分析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教学目标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目标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具有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感性知识,认为图形由小到大视为放大,由大到小视为缩小,但与数学里的放大与缩小要求每条对边应按相同的比来变化有很大差别。
教法与学法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动手操作,巩固深化实践应用,拓展延伸5小结提升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你见过左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教学环节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观察上面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把下面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边是(3x2=)6个格长,宽边是(3x2=)6个格长。把下面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边是(6x2=)12个格长,宽边是(3x2=)6个格长。 把下面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倍数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不变。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智慧城堡把下面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把下面图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把下面图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把下面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下面哪个是把图形A放大2倍后得到的。AC1、将三角形A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得到三角形B。
2、将三角形B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得到三角形C。
3、画出上述图形,并指出那些是三角形A经过放大
后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C经过缩小后的图形。 在下面的图形中任选一个,再按自己选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一说我收获了什么?你知道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
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
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
型制造,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
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
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是多么的紧密。意大利比萨斜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荷兰风车谢 谢制作:徐顺义希望同学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你们在一起就会过的很快乐!创设情境,引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