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诞生[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诞生[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2-30 08: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诞生
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科学思考】
太阳系的形成包含两个基本问题:太阳系中形成行星的物质从何而来和行星是怎样形成的?地球是怎样诞生的?
【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读图——“太阳系模式”,研究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结合星云学说,推论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习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忘我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高尚的追求。
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了解“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了解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学说,学会理论性探究建立科学假说。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村中第5~8页。教科书道德介绍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这两个学说对当时的科学发展都有积极的一面。“地心说”否定了对宇宙天圆地方的认识,提出了地球作为一个天体存在于宇宙空间的观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日心说”否定了地球中心论的宇宙观,这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上是一个飞跃。接着教科书设计了一个观察太阳系模式的读图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形成一个理论探究活动。最后教科书介绍影响最大的“星云说”。本章的重点是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难点是从太阳系的模型和行星的运动特点寻找星云说的证据。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宇宙的问题开始有了思索,进一步思考和我们关系密切的太阳和地球的问题——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地球是怎样诞生的?同时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初步学会利用现象,建立假说的科学方法,在这节课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式图,对太阳系的形成建立假说。
【学法点拨】
1、 学生在课前应复习第一册中关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的内容;回忆以前在语文课本上学过的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容,准备课堂的发言。
2、 学生讲座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呢?“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3、 做好“太阳系模型图“的观察实验,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对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特点进行总结,推论出太阳系的形成的可能原因。
【经验介绍】教科书一开始介绍的“地心说“和”日心说“同学们已经在语文课上学到过,所以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说一说感想,但是语文课上讲述这个事情的角度偏向于对学生的品质的教育,是要学生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科学书上讲述这个事情是偏向于科学发展史的教育。另外在对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总结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以提示。
教学文档
【教学课时】共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托勒密“地心说和哥白尼“日心说”,思考这两个学说的正确性,以及对当时的科学发展的意义。
2、复习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能说出太阳和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呢?”
教师: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康德和拉普拉斯星云学说”,以及一些其他的有关太阳系形成的学说。
【教学流程】
1、 人物引入 了解历史
1、 教师展示人物照片,学生评论。
2、 教师展示课件,播放人物故事短片。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1000多年的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
哥白尼著有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在日心说中保留了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等论点。
2、 评论历史 了解发展
地心说:由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它否定了对宇宙天圆地方的认识,是一个进步,但被教会所利用,反而阻碍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日心说: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虽然日心说就现代天文学来说是错误的,但它科学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为认识太阳系,进而认识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3、 了解起源 感悟形成
1、 课件出示问题
(1) 太阳系九大行星分别是什么?九大行星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太阳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2) 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呢?”
2、 教师展示图片——太阳系模型图,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看九大行星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 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且它们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3、 介绍“康德和拉普拉斯星云学说”。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可达十几光年。康德和拉普拉斯通过对星云的研究,提出了“康德和拉普拉斯星云学说”。
◆ 康德和拉普拉斯星云学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4、 关于太阳系和九大行星形成的其它各种假说。
(1) 最早的灾变说是法国动物学家布丰在1745年提出的。他认为,太阳比行星先形成,太阳形成后,曾经有一个彗星“掠碰”(擦边而过)到它,使太阳自转起来,同时碰出了不少物质。这些物质一部分落回太阳,一部分脱离太阳的引力飞走了,还有一部分则绕太阳旋转起来,后来形成了行星。根据我们现在对彗星的认识,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成立的,但在布丰的时代,彗星被认为是质量巨大的天体。
(2) 类木行星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特征就是它们都具有光环。这些光环实际上都是由些细小的岩石、沙砾和冰块构成,关于它们的成因有各种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假说是它们的一颗卫星破碎之后形成了现在的光环。
4、 课外阅读 科学之父——伽利略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学业诊断
例题:根据所学知识猜想,假如太阳的引力突然消失,我们的地球将做怎样的运动?
分析:地球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公转,假如太阳引力消失,地球就会从轨道的切线方向飞出去。类似于铁饼从运动员的手中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