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科 学 探 究 及 综 合 专 题 讲 座 一、知识要点: ——得出结论。1、科学探究的过程:2、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检验假设(一)提出问题提出怎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效的!
可以通过探究来解决的问题![例1] 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并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3、物理与化学间的综合: 4、物理与生物间的综合: 酸雨的成因(化学)
SO2→H2SO3→H2SO4技术解决方法(理、化)
①减少排放
②用化学物质吸收
③开发新能源酸雨的PH<5. 6
(化学)酸雨的后果(地理、生物)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破坏建筑物
③危害生态系统策略及展望
①调整能源结构、工业布局
②环保措施、“绿色能源”二、例题精析:
例2:某同学在春天买了5盆同样大小的同种植物,每天向花盆内浇同样量的水和液体肥料,不久植物开始发芽。为了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和肥料间的关系,对5个花盆作了如下处理,然后观察植物的变化。如果想要证明:过多施肥引起植物枯萎,可以比较哪2个花盆?√√例3:小明同学研究植物是否需要无机盐,他从许多萌发不久的玉米幼苗中,选择了两株大小一样的玉米幼苗,把两株玉米幼苗分别种在盛有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两支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经过两个星期,发现两株玉米幼苗长势相差甚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所学知识,盛有 (选填“土壤浸出液”或“蒸馏水”)的试管中的那株玉米幼苗长得好,这是因为: 。
二、例题精析: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2)为了使实验结果正确,此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
有: (写出一条即可)。
(3)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干扰,减小实验
误差,使实验结果更能反映普遍性,你认为此实验
在设计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提出你的改进方案:
。 将两株玉米幼苗培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
(或: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 选择较多数量(如20株)的玉米幼苗,将它们分为相同的2组进行对照实验。 例4: 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气
晴朗的时候,它们常常要走出家门,在地面上寻找食物。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
进行了以下实验: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刀片剪掉蚂
蚁的左右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二、例题精析:蚂蚁可能是靠左右触角辨认方向回家的。(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是: ;
(3)对于蚂蚁,你还想探究的问题
是: 。设置对照组,一组剪去左右触角,另一组不作任何处理。选取较多数量的蚂蚁。(每组20只蚂蚁)蚂蚁为什么能举起比自身重好几倍的重物二、例题精析:例5:洗涤有油污的物品时,碳酸钠溶液比水的去污效果好。用PH试纸测试碳酸钠溶液,结果呈碱性某同学设计了有四个步骤的实验,来研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与温度、质量分数变化的关系。请简要写出第2、第3步的步骤。(不需写出实验仪器)
第1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
的碳酸钠溶液
第2步: ;
第3步: ;
第4步: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分别用PH试纸测出这四种溶液的PH值将10%的Na2CO3溶液分成四份,分别放置在10 ℃、20 ℃ 、30 ℃ 、40 ℃的环境中达到热平衡,分别用PH试纸测出它们的PH值。二、例题精析:例6:两栖类动物早在2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现在地球上尚存30多种。它们常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常见它们在陆地上爬行,跳入水中或在水中游泳,大多数昼伏夜出,捕食昆虫,是人类的朋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栖类动物是由古代的 进化来的;
(2)一只200克的两栖类动物在水平陆地上爬行10米,重力对它做功 焦;
(3)当它跳起后,在空中下落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4)下列关于两栖类昼伏夜出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
A、由于昆虫大多数在夜间活动,便于捕食
B、由于白天有阳光,不利于保持皮肤的潮湿
C、由于夜深人静时,天敌活动少
鱼类0势动C二、例题精析:例7:如图,小试管中盛有2ml的浓硫酸,右边玻璃管(足够长)中有一段红墨水。
(1)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向
小试管中加入适当的硫酸铜晶体,将看到硫酸铜晶体由 色
变为 色,表明浓硫酸具有 性,还看到红墨水
向 方向移动。
?
(1)用手捂住装置,观察红墨水是否向右移动,冷却后是否回到原来位置。蓝白脱 水右二、例题精析:例8:如图,一个底面积为100厘米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500克盐酸溶液。现往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容器底所受的压强增加了54.88帕,则投入碳酸钙固体的质量是多少克?原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例9:2005年7月4日,北京时间13时52分,质量达
372千克的铜质撞击器在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脱
离约24小时后,以每小时3.7万千米的相对速度在
距地球约1.3亿千米处与直径不到6千米的坦普尔1
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此次壮烈的“杀身成仁”之
旅。这次撞击实验的目的最有可能是 。研究彗星的组成及其演化 , 或研究如何用类似方法改变飞向地球的天体运行轨道 。例10:某课外小组查阅到:“过氧化钠(Na2O2)是种淡黄色粉末,它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于是他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实验:
【实验l】用嘴通过玻璃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吹气,发现棉花剧烈燃烧,燃烧后的灰烬溶于水,加入盐酸会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据此推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2Na2O2+2CO2=2Na2CO3+O2 实验2:按图甲所示完成装置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A中装人稀盐酸和大理石,则B装置 的作用是:
反应一段时间后(此时样品仍呈淡黄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E中收集到的气体,发现木条马上熄灭。于是他们对此展开争论:甲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量,E中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乙认为是二氧化碳被干燥后根本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E中收集到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则 观点是正确的,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此时可以采取的简便验证方法是: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乙 在玻璃管中装入干燥剂无水硫酸铜 , 然后再用嘴通过玻璃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吹气 , 如果棉花没有被点燃 , 则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确实和过氧化钠不会反应 实验3:在证实上述观点后,他们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乙。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塞在漏斗管中,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则棉花会燃烧起来吗?并简要说明理由。 会燃烧,因为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受热后沿着漏斗管上升,和过氧化钠反应引燃棉花。 例11:我国古代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传统用做表示次序。有一类碳氢化合物,其化学式的书写符合某种规律,如: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等,则辛烷的化学式应写成 。C8H18
例12: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 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一种植物)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人的认识作何修正? 黑暗期的长短 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2)请你继续做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在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及在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的植物开花情况,设计方案(用图示的方式呈现)。 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置了以下实验:取20个同一品种的水仙头(水仙的鳞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十个水仙头较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十个水仙头较小,均剥去部分的鳞片叶,露出花芽。再用0.1毫克/毫升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处理乙组水仙头的花芽,将两组水仙头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20天。据此得出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头开花的结论。请分析回答:该研究的假设是什么?
实验设计中有不严密之处请予纠正。课堂拓展2 :1、分析上图中的实验,
总结出实验结论:
(1)如图甲所示,经过一段
时间后,发现ABC三粒种子中只有B种子萌发,
说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 和 。
(2)接着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则请你推测
系于B处的种子能否萌发? 因此证实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还需 。
(3)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干扰,减小实验
误差,使实验结果更能反映普遍性,你认为此实验
在设计上还存在哪些不足?提出你的改进方案。
。
适宜的温度不能萌发空气 水 选择较多数量(如20粒)的种子,将它们分为相同的2组进行对照实验。 课堂拓展:小 试 牛 刀 !2、滑冰与滑雪是北方冬季的运动项目。滑冰要穿冰鞋,滑雪要穿滑雪板。雪山上雪层很厚,很松软,滑雪板是一块又长又宽的板子。因
为 了脚与雪面的接触面积,在 不变的情况下,穿滑雪板行走对雪面产生的压强比穿普通鞋 ,冰场表面上很因硬,滑冰时,冰鞋下的冰刀与冰面接触面积很小, 很大,能把接触的冰 成薄薄的一层水(压强增大,冰的熔点降低),这层水起润滑作用,所以滑行很快。增大压力小压强熔化4、李明同学家中的热水瓶倒满开水后片刻,软木塞“砰”一声飞出来,李明赶快将软木塞重新塞紧,倒空开水后,李明发现瓶胆内有水垢,经过考虑,他决定用醋酸(CH3COOH)清洗水垢。
(1)试分析软木塞飞出来这一过程中能量
的转化: 。
(2)热水瓶用软木塞可以较好的防止
热 。
(3)CH3COOH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传导360 (4)CH3COOH可简写为HAC,试参照稀HCl形 式,写出醋酸清洗水垢的化学方程
式 。清洗过程中有CO2产生,这说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 。
(5)李明在倒开水时,发现热水瓶发出的声音有变化,你认为开始倒开水时发出的声音跟将要倒满时发出的声音相比,前者频率
要 一些。CaCO3+2HAC=Ca(AC)2+H2O+CO2↑强低(6)装满开水的热水瓶,倒出少量开水后,嵌上瓶塞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原因是 ;
过些时候又听不到响声了,这是因为
;再过些时候又听到响声,这是因为 。第二天,还会出现很难拔出瓶塞的现象,原因是:
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有部分气体漏出气体漏出后,瓶内气压减小,停止漏气瓶内空气温度升高,重新漏气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下,瓶塞被压得很紧5、电冰箱是常见的家用电器, 电冰箱不仅能制冷,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它的箱壁是用硬质发泡塑料做成的夹层,它的门封闭很严, 电冰箱外表一般很光亮而且为浅色喷漆,即使停电,冰箱仍能在半小时内保持低温。试回答:
(1)冰箱的材料选用的发泡塑料是热
的 ,电冰箱外表光亮且
为浅色喷漆是为了防止 ,所以
冰箱能“保温”不良导体热辐射(2)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空气中受紫外线辐射可产生Cl,并进行下列反应而破坏大气臭氧层:Cl+O3→ClO+O2,ClO+O→Cl+O2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B、O3反应后将转变为O2
C、氯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3)电冰箱工作时是把 能转化为 能。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有“白雾”出现,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叫 ,该过程要
热。电机械液化放A(4)电冰箱中有异味时,可在冰箱中放些干茶叶渣(或煤渣),这是利用干茶叶渣(或煤渣)具有 作用。
吸附6、关于啤酒的问题:
(1)开启啤酒瓶盖的启子应属于 杠杆。
(2)启开啤酒瓶盖,塞上带有单孔橡皮塞的双直角弯管,将瓶内的气体导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石灰水 。
(3)用一根干净的玻璃棒取啤酒液将PH试纸湿润,迅速跟标准比色卡比色,PH 7。
(4)啤酒中含有的一种化学物质是 ,有人饮酒后会表现出脸色潮红,语无伦次,呕吐,即 性中毒(5)将多余的啤酒用来浇灌花草,则会加强花草的 作用,有利于花草的生长。省力变浑浊<乙醇(酒精)急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