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四大地理区域
图释导学
学习目标
1、回忆归纳我国的地理差异分布状况。
2、通过读图,对比分析了解秦岭—淮河一线
的地理意义。
3、归纳整理并识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
依据。
地理差异显著
四大地理区域
图释导学
地理差异显著
我来归纳:
1.自然方面(举例说明)
2.人文方面(举例说明)
(从哪些方面归纳?)
1.自然方面(举例说明)
800
400
200
看图分析原因
2.人文方面(举例说明)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植被方面
三、河流水文方面
四、地形、土壤、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活动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高于0℃或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
差异,并填写下表。
低于0℃
高于0℃
少、400mm—800mm之间
多、800mm以上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有
无
旱地
小麦
水稻
水田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活动
2.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
哪两个区的分界线?
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活动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
的主导因素。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
大
气温
降水
气候
地理差异显著
四大地理区域
图释导学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大兴安岭
古长城
秦岭
淮河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活动
1.观察图5.5中的界限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
相比较:
(1)界限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限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400mm等降水量线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活动
2.观察图5.5中的界限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
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限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限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确定界限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界限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
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一致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活动
3.观察图5.5中的界限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
界线相比较:
(1)界限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限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地势和地形因素。
名称 位置范围 主要省区 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甘肃东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
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 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 1月0℃ 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小结
梳理归纳
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地理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评价园地
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⑥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2.某中学黑板报新增设了一个“是真是假”栏目,如下,其中“真”的是 ( )
①北方居民食以米饭为主 ②北方居民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 ③北方居民房屋,都注意通风散热 ④北方居民房屋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C
评价园地
3.下列山脉和地形区均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山脉 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 武夷山山脉 D.阴山山脉 东南丘陵
4.以“黑土地”和“黄土地”为主的地区是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农田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两至三熟”是对下列哪个地区农业情况的描述(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C
A
A
总结:
反思:
评注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