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3 16: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美国《时代周刊》2008年10月一期的封面第四课:经济危机又被成为“大萧条”,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其基本的特征是“生产过剩”。27万多户无家可归30万儿童失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变化表探究问题: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可以看出这场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美国20世纪20年代初的街头宣传画1929年美国街头领取救济食物的人排成长队。World’s highest standard(水平) of living.——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胡佛 美国第31任总统
(1929—1933)经济政策: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业的事情,国家不应该去管。管得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1914年 14小时=1 辆汽车
1925年 14小时=84辆汽车1920—1929年美国生产效率增长55%,工人工资仅增长了2%消费水平1924年到1929年,贷款购物额从20亿美元增至49亿美元。 少数富人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股票价格上涨。吸引更多的人投入资金,股票以其实际价值的50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卖出,暂时掩盖了市场的矛盾。生产能力借贷消费消费水平生产能力借贷消费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
(生产与消费脱节-生产相对过剩)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扔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1931年英国利物浦的货运码头。
英国搬运工:看看这些从美国来的货物,这些美国佬把他们在美国卖不出去的东西运到咱们英国了,但是,我们现在连自己生产的商品都买不起,怎么会有钱买美国的东西呢?不过,咱们的首相已经不顾美国总统的反对,把英国的关税提高了3倍,让英镑贬值了50%,我们还想把英国的商品买到美国市场中去呢。1、社会动荡不安,资产阶级统治面临危机!2、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1)时间:(2)国家:(3)特点:(4)影响:1929—1933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1、引发经济大萧条;
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3、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胡佛袋胡佛村“罗氏新政”—轮椅上“站”起的美国!罗斯福的竞选口号: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就职演说中的名言: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材料一: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罗斯福保证说,”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思考一:为什么百姓敢将自己的存款存入银行?材料二:农业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价格过低 1933年《农业调整法》: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缩减农业产量,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1)材料三描述的是罗斯福总统对哪一行业的调整?
(2)缩减农业产量、屠宰牲畜,会起到什么效果?
(3)销毁物资损害了农民利益,但是为什么没有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材料三: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由政府出资扶植大企业,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1)材料一描述的是罗斯福总统对哪一行业的调整?
(2)为此,罗斯福政府了一部什么法律?
(3)在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谁?你是如何判断的?建设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改革银行制度,
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 调整工业
(新政的中心措施)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机会“新”在哪里?关键词记忆:
增强了……重振了……稳定了……维护了…… 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的调整。 不能。因为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改变,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改变,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材料一: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摘自《世界历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某总统就职演说
据此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 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新”在哪里?
(3)他的“新政”产生了什么积极效果?
(4)说一说美国推行“新政”带给你的启示。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思维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