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课堂设计[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课堂设计[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3-27 19: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属与非金属、稀有气体》
上海教育出版社《科学》第一章第三节
1、 课标要求
1、区别金属与非金属,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区别和用途;
2、列举金属冶炼发展的历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及对环境影响的典型例子;
3、了解新金属材料的发展和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4、认识稀有气体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习金属与非金属的相关知识,进行化学思维方面的训练。在化学方面,对物质的科学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结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更好得掌握规律,便于研究、开发和利用物质。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我们怎么利用它,通过认识物质分类和结构,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不同的性质造福于人类,为和平与发展服务。依次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设计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表格:
知识目标 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性质;2、知道几种稀有气体的性质及应用。
能力目标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方法的训练;对物质性质分类、归纳能力的提高。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客观地看待、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重点 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对单质分类 关键 课堂的和谐组织
思维训练重点 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的化学思维的训练
学科德育重点 科学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和演示实验,同时上网收集与课堂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常见几种金属和非金属以及惰性气体的应用,以便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教育。具体教学过程见下表:
复习: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关系。 一、科学分类方法的化学思维方法地再现。
展示常见的几种材料,引导学生对单质的分类。(具体见电子课件) 二、选择某一标准对单质进行分类,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方法的训练。 一、客观地看待、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
三、对照典型的金属与非金属,归纳二者的区别。(具体见电子课件) 三、对物质分类归纳能力的训练。 二、辩证的看待物质的分类,进行唯物辩证法教育。
四、阅读教材第26页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谈谈对新材料的认识。(具体见电子课件) 四、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科学分类是为了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利用他们。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五、特殊的单质——稀有气体——“惰性气体”的性质与应用。(具体见电子课件) 四、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的情感教育。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按照课标要求进行。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了解一些物质的基本性质,学会了怎样科学的对物质分类,体会到对物质科学分类的意义,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技能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学生通过对一些材料应用的了解,在正确、科学的利用新材料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另外,本节课还在辩证法、个人修养等方面都有具体渗透。本人认为本节课达到了预期设计的各项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进步,特别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因此本节课是比较好的学科德育的知识载体和素材,本课例在全国学科德育经验交流会上具体实施并参加交流,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展示几种常见金属、非金属
引 入
归纳二者的区别
阅读教材第26页的阅读材料
学生谈对新材料的认识
“惰性气体”的性质与应用
学生讨论
教师点评
分类归纳
学生阅读
阅读理解
科学价值观
学生讨论
自学指导
教师点评
视频 材料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