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经》两首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背诵课文。
2.理解《关雎》《。
教学重难点
?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
2.背诵理解《关雎》、《蒹葭》。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www.21-cn-jy.com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国风,共160篇,多为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多为周代贵族所作,也有小量的民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所谓赋是指“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所谓比,就是“以彼物喻此物”,也就是打比方;所谓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它事物以引起正题,先言的“他物”有的与正题有关,有的与正题无关。2-1-c-n-j-y
《诗经》的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六义”。
《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出处:21教育名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阅读感受,标明不懂之处。2·1·c·n·j·y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二、梳通诗意
抽同学叙述大意,师生点评强化:
白话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第二步,背诵课文,深入解读
1.《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
第三步,背诵课文,个体解读
1.《毛诗序》认为《关雎》表现的是后妃之德也,孔子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你对本诗有怎样的看法?
?
2.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
3.学了本诗你有怎样的收获?
?
总结固趣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六、布置作业:
1、选取《关雎》中某一细节描写,发挥想象,拓展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力求语言流畅。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氛围。www-2-1-cnjy-com
2、熟读、背诵《蒹葭》,要求基本理解,列出不懂之处,上网搜集有关资料。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背诵理解《蒹葭》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关于《蒹葭》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chǎn?)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版权所有:21教育】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请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认真思考《蒹葭》究竟表达了什么,并提出自己理解的依据。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阅读感受,标明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苍苍:形容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阻:险阻,难走。
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是逆流而涉的意思,溯,本意就是逆流的意思。)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二、梳通诗意
抽同学叙述大意,师生点评强化:
作品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21·cn·jy·com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21*cnjy*com
第二步,背诵课文,深入解读
1.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诗人寻找了几处地方?
明确:三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长”、“跻”、“右”。
3.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
明确:“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4.你对《蒹葭》的主旨作何理解?为什么?
明确: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21教育网
“在水一方”指追求情人、恋人而不得。“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追求不得还在“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现了一种执着的精神。
“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第三步,背诵课文,个性解读
三、质疑问难
1.你对本诗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
2.学了本诗你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蒹葭》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就是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21*cnjy*com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关雎》和《蒹葭》,或从《诗经》中找篇诗歌,要求配乐,为诗歌比赛作准备。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
????诗经的来历
?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王官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二、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来源:21cnj*y.co*m】
三、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
诗经的表现手法
?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21·世纪*教育网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
关于诗经的流传
?
到春秋,流传下来的诗,据说有三千多首,后来只剩下三百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了方便,就称它“诗三百”。
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现在只剩外传十卷。
至于现在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
后世对诗经的评价
?
孔子的评价
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
孟子的评价
孟子论诗,谓“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司马迁的评价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梁启超的评价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毛诗序》中的评价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法国人比奥的评价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的专论《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明确说明:《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诗经中的名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是谁造成这景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21cnjy.com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
教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