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4 22:0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愚公移山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
2.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积累语言,梳通文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www-2-1-cnjy-com
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愚公移山》就是其中的优秀寓言之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一、二、三……)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阅读感受,标明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方: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且:将近。???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以……为苦。???塞(sè):阻塞。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汉阴,汉水南岸。
以——凭借。???如……何:把什么什么怎么样
损:削减。????曾(céng):连……都……??????焉:疑问代词,哪里。
荷(hè):扛????夫:成年男子。
箕畚(jī běn):用箕畚装土石,名词作状语。
孀妻(shuāng):寡妇。????遗男:遗孤,孤儿。
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或换牙。)龀,换牙。
易:交换。????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惠:通“慧”,聪明。???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草木。
彻:通。???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亡:通“无”,没有。???已:停止。??厝(cuò):通“措”,放置。
二、整体感知
学生概括大意,师生评点归结:
第一段:二山雄立,出入困难。
第二段:主张移山,付之行动。
第三段:智叟批评,愚公反驳。
第四段:感动天神,愿望实现。
三、梳通文意
抽学生翻译课文,师生点评
重点把握下列语句: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
②投渚渤海之尾。
译文: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
③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总结固趣
?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作好是辩论愚公、智叟到底淮愚的准备。
?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在其中有这样一段话:21cnjy.com
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毛主席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除了深入理解文意外,还要思考“愚公移山”在我们今天有何意义。2·1·c·n·j·y
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解读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明确:“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当南北交通要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绕山而行。
2.“吾与汝毕力平险”中的“毕力”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显示了愚公移山的斗志之坚。
3.愚公的妻子为什么要对愚公的移山想法提出怀疑?
明确:太行、王屋过于高大,移起来太过困难;即使能把两座大山移掉,也没有地方来安置大量的土石。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与“止”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笑”,表达了智叟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止”,表达了智叟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出处:21教育名师】
5.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有怎样的反应?
明确:先报之以一声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接着,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出语尖锐犀利,毕露锋瓦。【版权所有:21教育】
6.应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明确: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7.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与衬托手法的?
明确:
对比:如愚公与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21·cn·jy·com
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21*cnjy*com
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衬托: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8.愚公移山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9.从愚公移山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明确:⑴善于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⑵团结家人
⑶坚持不懈,有毅力,有恒心
⑷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
⑸不轻易受他人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决定
10.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2-1-c-n-j-y
第三步,选读课文,现代审视
1.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明确: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六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
3.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
总结固趣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预习《诗经》两首,要求背诵课文,列出不懂之处,上网搜集有关资料。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
???列子简介
?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来源:21cnj*y.co*m】
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21*cnjy*com
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流传有的《列子》一书。
《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
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列御寇之齐
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其所患。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而况于万乘之主乎!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吾是以惊。”伯昏督人曰:“善哉观乎!女处己,人将保女矣!”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屡满矣。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民敦杖蹩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民列子提履,跳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曰:“己矣,吾固告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必且有感,摇而本才,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巧者劳而知者优,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庄子》
译文:
列御寇去齐国,中途返回来,遇到伯昏督人。伯昏瞀人说:“为什么刚去就返回来呢?”列御寇说:“我很惊异。”伯昏瞀人说:“为什么惊异?”列御寇说:“吾曾在十家浆铺饮浆,而有五家先馈赠。”伯昏音人说:“如此,你为什么惊异?”列御寇说:“内心真诚而有症结不化,由外表流露出来形成光采,以此镇服人心,使人轻视权贵和老人,从而招致祸患。卖浆人只是做些饮食买卖,残余的赢利,得的利润甚少,所得权势也轻微,还要如此,何况是万乘之军的君主呢?身躯操劳于国事而智慧耗尽干政事,他将委任我以政事而要我达成功效,因此我感到惊异。”伯昏瞀人说:“观察的很好呀!你在家等着吧,人们会归附你了!”没过几天又到列子住处,门外的鞋摆满了。伯昏瞀人面北站着,手杖顿地拄着面夹,站了一会儿,没有说话就走了。接待宾客的人告诉列子,列子提着鞋,光着脚走出来,到门口,说:“先生既然来了,却不说点药石之言吗?”回答说:“算了吧,我本来告诉你说人们要归附你,果然归附你了。不是你能使人归附你,而是你不能使人归附你,你何必因为这种事感到愉快而显出与众不同呢!一定要使人们感动,就会动摇你的本性,又是无所谓的事。与你一起交游的人又不告诉你,他们所说的琐碎的言论,都是害人的。不相互提高觉悟,又怎能相互成熟呢!技巧的人操劳而智慧的人忧虑,无所能而能的人无所追求,吃饱饭的人而不受外物拘束地邀游,飘飘然象没有拴住的船只,内心空虚而邀游。”
?列子名言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见《列子·说符》。时:时代潮流。这两句大意是:顺乎时代潮流的就会昌盛,背离时代潮流的就会走向灭亡。时代潮流代表着民心所向,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大势。所以,能够及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其事业就会繁荣昌盛;而逆时代潮流而动,就会自取灭亡。这两句能从时代的大势看问题,显得眼界阔大,也很有社会学的观念,多用于告诫人们要顺乎时代潮流而动。
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列子·说符篇》圣人不注重国家兴亡成败的表面现象,而要考察研究所以兴亡成败的内在原因.
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
见《列子·汤问》。梁俪(lì丽):屋梁。绝:断,息。这两句大意是:余音围着屋梁飘绕,三天仍不停息。后世引用时多作“余音绕粱,三日不绝”。可供引用赞美和形容某些人的歌声或演奏的乐曲声高亢激越,优美动听;也可用于形容某些好诗、妙文读后令人难忘。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战国·列子《列子·杨朱》。逆:预测。矜(jin金)贵:以地位高为荣。矜,珍爱。要(yāo妖):通“徼”,求。贷:财锚。这几句大意是:不预测命运,还羡慕什么长寿?不以地位高为荣.还羡幕什么名望?不追求权势,还羡慕什幺地位?不贪爱富贵,还羡幕什么财物!人生所羡慕、所追求的大致不外长寿、名望、地位、财物四种,但是也为这些名利所累;倘若不再昼思夜想自己命长命短,也就不去羡慕长寿;不以高贵为荣,也就不羡幕名望;不追求权势,也就不羡慕地位;不贪图富有,也就不羡慕财物。不羡慕,不追求.也就不为其所累.一切顺其自然,就会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这几句可用于表现一种旷达、自然的人生观;也可分别用以表示不羡长寿,下慕名望,不争高位,不贪财货,不为利诱的自主自尊的超凡脱俗的人格。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战国·列子《列子·说符》。枉:弯曲,不直。这两句大意是:形体弯,影子自然就曲;形体直,影子自然就正。影由形生,形影不离,形的枉直决定着影的曲正,平常说的“身正不怕影子歪”就是这个意思。品德高尚的人,美名自会远播;行为不端的地方,邪僻就容易泛滥。可用以劝告人严于律己,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的行为端直。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战国·列子《列子·说符》。响:反响。这两句大意是:言谈美好,那么反应也美好;言论恶劣,那么反响也恶劣。言谈及反响如影随身,身长影亦长,身短影亦短。要想得到好的反响,就要有美的言谈。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对某些人反响的美恶是其言谈美恶的必然结果,也可用来强调人要注重言谈美,不可口出恶语。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战国·列子《列子·杨朱》。吞舟之鱼:大鱼。枝流:分杈的小河、支流。鸿鹄(hú胡):即天鹅。这几句大意是:大鱼不会在杈河支流中游泳,天鹅不会在污浊水池边栖息。大鱼喜邀游,天鹅性高洁。狭小的支流不能供大鱼生存,龌龊的污池岂可供天鹅容身。~几句可用以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不肯到不能拖展身手的地方去,也说明没有良好的环境,就不能吸引有才干的人前来。www.21-cn-jy.com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战国·列子《列子·天瑞》。天:大自然。贵:宝贵,重要。这两句大意是大自然能生长万物,万物中唯人最为宝贵。“天命论”者认为:天能生长万物,也能主宰万物,唯天为贵,至高无上。列子则说:天能生长万物,却不可主宰万物;万物之中,唯“人”具有灵性,可以顺应规律,改造自然(天),人定胜天,唯人为贵。两句看似平常,却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战国·列子《列子·说符》。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识别贤能,而不在于自己贤能。这句话道出了识贤择佐的重要性。治理国家,光凭孤家寡人是不行的。个人贤能,只是使一个人的才智起作用;善于识贤择佐,使众多的贤人能者都发挥自己的才能,那国家治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这句可用于说明知贤择佐的重要性。
白话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阻塞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损,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没有父亲的儿子,刚刚换牙,跳着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1·世纪*教育网
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使愚公停止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21教育网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