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二、文学常识
作者
列子
别名
御寇
评价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列子(本人与弟子)著有《列子》,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
《列子》
三、梳理式练习
1.字音
太行(háng)??高万仞(rèn)?冀州(jì)??惩(chéng)??塞(sè),??迂(yū)?汝(rǔ)?
魁父(kuí)?荷担(hè)?叩石(kòu)??箕畚(jī?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
智叟(sǒu)?固不可彻(chè)?亡以应(wú) ??一厝(cuò) ?陇断(lǒng)
2.重点实词
?①年且九十(?将近)????②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③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④聚室而谋曰?(家)?????⑤吾与汝毕力平险?(你)??????⑥杂然相许?(赞同)?
⑦其妻献疑曰(??提出疑问)?????????⑧以君之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削减?;小山)??
⑩?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疑问代词,哪里)??
?投诸渤海之尾?(之于)????????????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挑?;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敲,凿)??????????始龀?(换牙)???????寒暑易节(?交换?;季节)??
?固不可彻?(通)?????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3.通假字
①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②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④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⑤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⑥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4.一词多义
(?1)方:①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②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
?(?2)固:①固不可彻(顽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④固若金汤(坚固)????
?(3)穷: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②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③蝉则千转不穷(尽)?????④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
⑤穷凶极恶(极端)???
?(?4)如:①其如土石何(把??怎么样)????②如鸣佩环(好像)???
③自以为不如(及)???????????④如法炮制(依照)
⑤如意算盘(符合)????
(?5)通:①指通豫南(通向)
②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
④政通人和(顺利)
⑤通计一舟(全,整个)??
5.古今异义
???①河阳之北?(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②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③??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④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⑤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⑦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⑧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⑨何苦而不平(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6.词类活用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②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⑤惩山北之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⑥聚室而谋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7.特殊句式
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②?帝感其诚?被动句????
?③?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
8.文句翻译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曲折绕远。
(8)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面,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9)杂然相许?????
翻译:纷纷地表示赞成。
(10)投诸渤海之尾
翻译: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
(1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凿石头铲土,用土筐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冬夏交换季节,一年才往返一次。
(1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翻译:凭着你这点残年余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坏。
四、整体感知
1.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
??要求:语言流畅,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2.课文的结构??????
第一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
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第三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
第四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首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
2、分析课文第二、第三段。???
?①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②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面前,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
??③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
???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④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⑤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
3、分析课文第四段。??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4、概括故事的寓意。?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5、小结全文并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二、写作特色
1、故事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写法。有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也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开头写二山之高大,中间写路程之遥远,结尾写操蛇神之“惧”和天帝之“感”,都有力的烘托了愚公。
3、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三、结构图解
【语段阅读】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②而揶揄③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堵:墙。②睨:斜着眼睛看。③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④纵:放开。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
A.咳嗽不绝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B.陷入尺许?????????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C.老人寂然无声?????然胡不已乎?(《公输》)
D.叟能如是乎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A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分别是“断”“隔绝”;B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分别是“大约”“认可”;C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分别是“这样”“但是”;D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是“这”;故选D。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4.?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我懂得了技艺无止境的道理(或懂得了即使你技艺精湛,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闻鸡起舞,苦心研习,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拳术大家)。(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