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8-08-28 14:32:34

文档简介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的基础,只有学好了本章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才能更加轻松,所以本节课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讲解分析理论,要避免枯燥空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21教育网 高中分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21·cn·jy·com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21cnjy.com 【过程与方法】 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和归纳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 1.信息定义的理解; 2.正确理解信息的特征。? 四、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这四种教学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环境 多功能演播厅 七、教学过程 1.通过案例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的现象。 2.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介绍《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新学科,指出其研究对象及其地位,是辅助的课程,是处于当今信息社会的必不可少的课,开这门课对当下学生显得非常重要重要性。2·1·c·n·j·y 3.(ppt展示两张图片)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最熟悉的生活经历引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新知识学习: (1)信息的含义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信息。以上我们举了那么多例子,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信息吗?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分析讲解: 信息的定义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看看不同学者的观点: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专门指出了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小结: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5.信息的一般特征: 【载体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提问1: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同时大家要特别注意信息和信息的载体是有区别的。 提问2:请说明下面的这些息的载体是什么? 信息1:“请保持安静!” 信息2:投影两幅图像,含义是什么? 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不断推敲而成。引出信息可处理,可增值,这些都体现了信息反复锤炼的主要性。再引深到学习生活中。21·世纪*教育网 【传递性】 提问1:“好事传千里”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提问2:尽管相隔万里,人们通过电视节目仍然可以观看到体育赛事。 小结:信息的传递性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比如:通过书本我们可以了解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人们的思想;借助网络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的事情。 【共享性】 提问1:我现在在讲课,你们有在听吗?有收获吗?那你们获得这些知识后,我会不会就不懂的这些知识了? 明确:有的同学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也没有损失这些信息。这说明,信息是具共享性的。以后大家有什么好故事,我们一起分享。 特别是有好的学习经验要互相交流,以求共同进步。 提问2:举些常见能体现信息共享性的例子。 明确: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小结: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其共享性,突出人多,交流多,信息多,智慧多。 【可存储性】 让学生发言 【价值相对性】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句话引出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信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用的呢?? 小结: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尚未被我们发现。 【时效性】 展示:一张购物的优惠券。 ?我今天从抽屉无意中翻出一张购物的优惠券,很开心,但是一仔细看,有效期是2010年8月11日……这一张优惠券还有没有用?www.21-cn-jy.com 提问1: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提问2: 老黄历看不得 小结:信息不实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会失去效用。www-2-1-cnjy-com 这就是为什么说捕捉机遇,把握时机的原因,要准确把握信息时效等。 【不完整性】 图片展示:盲人摸象 【真伪性】 三国的空城计,诸葛亮的镇定自若吓退了司马懿 提问:同学们,我们的手机经常收到信息,上网时也有很多信息,这些信息都可靠吗?为什么不可靠呢?哪位同学讲一下你平常遇到的这些不可靠想信息有哪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依据学生回答后总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可能是智慧的高度体现,也可能误事害人。信息在表达的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信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理解,而且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伪信息”,所以在日常当中,我们一定要留意,不要被假信息骗了!2-1-c-n-j-y 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性?(为后面的章节打基础,特别在这儿加了) ①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②根据原有的经验判别; ③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 ④向权威机构核实。 其他特性:如普遍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定义,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会正确获取信息、高效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21*cnjy*com 6.练一练:下列各题包含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1)“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 (2)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 (3)小明将喜欢的电影刻成光盘。 (4)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5)下列词语体现出的信息的特征: ①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信息的共享性): ②真假难辨(信息的真伪性): ③老皇历看不得(信息的时效性) ④一传十,十传百(信息的传递性) ⑤玉不琢,不成器(信息的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⑥“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信息的相对性) (6)课后作业自主训练 7.布置作业 复习理解这节课的内容,预习课本1.2节内容。 8.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个个的事例,了解了信息,知道了信息的特征,深刻领会 到了信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学习真伪信息,我们知道要合理使用信息,杜绝无聊、虚假、垃圾信息的传播蔓延,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9.学生反馈 这节课是理论课,内容很抽象,授课对象由于是高一新生,对文字性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难理解,通过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转化为形象的图片、视频,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而且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10.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参与学习活动,科学地探究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与事实。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