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核能[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3-07 12:04:0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按现在的能源消耗,世界上的石油、天
然气和煤等生物化石能源将在几十年至
200年内逐渐耗尽。
核能的产生原理
原子的结构
电子
原子核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氢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为1
锂原子核
当原子核变化时会放出巨大的能量。
相对原子质量为7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映叫做聚变.
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聚变

裂变
重核的裂变
Xe氙核
Sr锶核


轻核的聚变
中子
氦原子
链式反应图
发射区1.6公里内的所有生物全都荡然无存。离发射场800米的一座32吨重的钢塔成了一堆扭曲的废物。发射场周围800米的沙粒被融化成玻璃体,绿色透明似翡翠。
“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在核爆观测站里感到十分震惊,他想起了印度一首古诗:“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
??美国原子弹突袭广岛和长崎造成了巨大的毁伤.在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状云团,爆炸产生的气流、烟尘直冲云天,高达12英里多.广岛市区80%的建筑化为灰烬,64000人丧生,72000人受伤,伤亡总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3%.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伤亡86000人,占全市37% .
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市投下原子弹,使其遭到致命打击,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
(2)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时的情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夜之间中国跨进了核大国行列,全世界刮目相看。
原子能的和平用途
秦山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核电是经济的能源
核电站与环境
——核电是安全的能源
核电站实施纵深防御、多重保护、多样性的设计原则,确保核安全;核电站运行期间不受发电量、经济效益和其他因素的约束。以秦山核电站为例,它有三道屏障,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泻。第一道屏障是锆-4合金的燃料包壳,它把核燃料及其裂变产物封闭起来。第二道屏障是壁后为175毫米钢板制成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以及相应的管道设施,它把反应堆冷却剂包容在里面,防止有放射性的反应堆冷却剂外泄。第三道屏障是反应堆安全壳,它是高72.5米、外径38米、厚1米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圆柱形建筑,内衬6毫米的钢板。安全壳既能抵御外部破坏,例如龙卷风、地震、喷气式飞机的撞击,还能抵御最严重事故情况下内部的高温和高压,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
问:什么是辐射?
答:辐射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辐射依能量的强弱分为三种:
电离辐射:能量最强,可破坏生物细胞分子,如α、β、γ射线。
非电离辐射(有热效应):能量弱,不会破坏生物细胞分子,但会产生温度,如微波、光。
非电离辐射(无热效应):能量最弱,不破坏生物细胞分子,也不会产生温度,如无线电波、电力电磁场。
也谈辐射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的规律是:距离射源越远,受照时间越短,
隔离的“屏障”越多,受到伤害越小。
核电站
点击观看录像:秦山核电站
世界核电现状一览表(截止到1995年12月31日止)
世界核电现状一览表(截止到1995年12月31日止)
(部分国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