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案 第 册
课 题 动植物的分类 课时 课型 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学会将动物和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掌握科学家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学会将脊椎动物进一步分类;能将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通过课前寻找生物图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想象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重 点 科学家对动植物简单分类的方法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难 点
课程资源开发及课前准备 脊椎动物骨骼标本、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脊椎动物五大类群代表动物的标本或模型、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小组的PPT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活动一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 活动二 对动物分类动物分类 脊柱与脊椎 活动三 脊椎动物分类 活动 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 活动二 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播放各种动物图片。设疑: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分组讨论对不同动物的分类再用书本上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根据动物生活的地方、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身体的特征对第54页动物进行分类,以4-5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进行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讨论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种最适合对动物进行分类?说说你们的理由 观看并讲出其名称课前分组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认识更多的生物,学生讨论 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入手,通过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使学生体验书本并不是权威,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有可能做得更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科学家是根据动物身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按照动物有没有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教师讲解:脊柱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有没有脊柱这一特征,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活动:出示蛙、蜥蜴、蛇、家鸽、家兔的骨骼浸制标本,河蚌的模型、蚯蚓的浸制标本,辨认哪些动物有脊柱?出示啄木鸟、金丝猴、蜥蜴、青蛙、松鼠、鱼、履虫、梭子蟹、珊瑚、河蚌、蚯蚓、蜗牛蛇、大山雀、虎、的挂图请学生观察、比较后思考、讨论 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 完成书本第59页(活动2.7)中的1 学生观察、比较后思考、讨论,并继续完成书本第59页(活动2.7)中的3、4;交流总结,得出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由浅入深,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着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加深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认识。拖动的过程,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三、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 讲述:根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分成许多不同的类群。设疑:你能根据书87页的提示,将这些脊椎动物分成5大类么?哪5大类?分别有哪些动物?邀请:你愿意帮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哪些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为什么?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反应快?学生辨认动物属于哪一类,并说明理由。 讨论,分析,填写书87页表格,得出结论。答:脊椎动物可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学生上台拖动图片,将脊椎动物分类,并且讲出分类的依据(主要特征):红鱼属于鱼类,它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属于两栖类,它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用肺呼吸。蜥蜴属于爬行类,它体表无羽毛,有鳞片或甲。啄木鸟、大山雀属于鸟类,它们体表有羽毛、卵生。虎、松鼠、金丝猴属于哺乳类,它们身体被毛、胎生、哺乳。 通过填写表格,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使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且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所了解。拖动图片很有趣,但还要求讲出理由,这就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以比赛的形式辨认属于哪一类脊椎动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巩固并进一步了解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使学生乐于学习
四、植物分类 科学家对植物的分类方法,和动物的分类差不多,也是按照植物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植物会不会开花,将植物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学生分组讨论后把书本54页的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两类,并填在书本61页的适当位置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可将植物分成两类? 学生分组讨论后把书本54页的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两类,并填在书本61页的适当位置 和动物分类的方法一样,植物分类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分组完成,可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接受性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式的,让学生把他们的分类方法与科学家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并不神秘,其实就在身边,科学家是通过观察、分析、思维、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去研究,就会有所收获
课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第 组
等第评价标准 好 较好 良 中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ppt制作方法
ppt制作效果
交流表达的方式
分类依据
小组合作态度
总评等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