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ɡ) 独处(chǔ)
B.酣睡(hān) 参差(cēn cī) 袅娜(nà) 蓊蓊郁郁(yù)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é) 斑驳(bó)
D.煤屑(xiāo) 羞涩(sè) 踱步(duó) 幽僻(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霎时 倩影稀疏 没精打彩 笼着轻纱
B.缈茫 虚无缥缈 隐隐约约 嬉游无度
C.和谐 櫂櫂童山 纤腰束素 迁延顾步
D.风致 丰姿绰约 不绝如缕 叶嫩花初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www.21-cn-jy.com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21·世纪*教育网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21*cnjy*com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一生最爱雪,可我偏偏客居南方一座不下雪的城市,为此很遗憾。____________随笔志感,聊释雪馑。21·cn·jy·com
①难得上个月上海下了一场雪,雪花漫天飞扬,宛如柳絮鹅毛,飘飘洒洒。
②尽管是刹那间的挑逗,却也让我无限眷慕。
③也只有睡梦中重温故乡雪的往事——凭窗看飘雪,执笤扫积雪,踏雪嬉戏,炉边烹雪,灯下咏雪,纸上画雪……真是情趣无穷,诗意盎然。www-2-1-cnjy-com
④可惜这美景只显现了十分钟,大地还没有粉妆,尘垢尚未冰封,便匆匆猝然而止!
⑤只有在荧屏上欣赏哈尔滨的雪、瑞士的雪和北海道的雪。
⑥极目苍穹,为之心旷神怡。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来源:21cnj*y.co*m】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段话具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三自然段结尾“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与“就”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是对荷塘的描写,最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列各项是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第二课时
1.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写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21教育网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 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 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出处:21教育名师】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21*cnjy*com
(有删节)
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情景一:某电视台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节目嘉宾的父亲因病刚刚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21cnjy.com
③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X老师:拜读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鼻祖啊!2·1·c·n·j·y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
神州绵绵,日升月恒;中华巍巍,万里鹏程。大江南北,开放之花竞艳;长城内外,__①__。国泰民安,伟业兴隆;欣逢盛世,告慰圣灵。炎黄儿女,开启新程;高举旗帜,__②__。科学发展,务实求真;惟人为本,本固邦宁;__③__……看紫荆怒放十载,白莲八度春风;愿宝岛回归,两岸携手,__④__;和平发展,致力和谐世界,__⑤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训练
1. 解析:选C。A项,“颤”应读chàn;B项,“娜”应读nuó;D项,“屑”应读xiè。
2.解析:选D。A项,没精打采;B项,渺茫;C项,濯濯童山。
3.解析:选C。C项,“总”在这里表示一种推测和希望,并不表示必然的意思。
4. 解析:选B。A.语序不当,应将“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切实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将“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C.“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5. A.⑤③①⑥④② B.①④②⑥⑤③ C.③⑥⑤①④② D.①⑥④②⑤③
答案:A
课堂探究
1. 答案: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直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它不但是夜游荷塘的缘由,而且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2-1-c-n-j-y
2. 答案:这几句话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月下荷花给人的无穷美感。前两句以物喻花,后一句以人比花,从光、亮、质多角度写荷花的美。
3.答案:“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还有“暂且”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比“就”丰富。“且”说明荷香月色带给“我”的欢愉只是片刻之间的,这与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进入郁闷相照应。
4. 解析:选B。根据原文第四自然段结尾句“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可判断当时并没有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语言运用
1. 答案:思念像流淌的小溪,缓缓驰过心田,它跃动着。
思念像河流,翻滚着,奔流着。
思念像浩瀚的海洋,有容纳天地的胸怀,载着思绪之舟驶向远方。
2. 答案:③①②④⑤
高考衔接
1. 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要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2. 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3. 答案: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4. 答案:(1)辩证(对比)思维。分析:许多人往往将品性与态度混为一谈,对别人太严格,而对自己太宽容,作者在此首先让人们理解二者的区别,对二者有一个清晰的辩证的认识。(2)包容态度。分析:诚实的人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撒谎,往往是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也都是诚恳的,有诚意的。因此,都应该给以宽容的态度。
1. 答案:①“家父”改为“令尊”。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 ②“久仰“改为“久违”。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③“鼻祖”改为“大家”。鼻祖:始祖,比喻创始人。
2. 答案:①改革之果映红 ②更创新功 ③关注民生,情倾百姓 ④共图民族复兴 ⑤促进五洲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