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北京的色彩》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北京的色彩》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5 05: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北京的色彩》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óng tóng juān biǎo shā zhé xīng xīng
红 手 装 朱 石 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辨字组词。
丹( ) 乔( ) 涓( )
彤( ) 桥( ) 绢( )
三、在( )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深深浅浅的( ) 闪闪烁烁的( ) 团团簇簇的( )
明明暗暗的( ) ( )( )的城墙 ( )( )宫墙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毫不犹豫:
2、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
拔地而起:
纵横飞扬:
五、划去句子中不合适的词语。
儿童是人类的(盼望 渴望 希望),国家的未来。(关心 关切 关照)儿童,(教
育 教训 教诲)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神圣的(职务 职称 职责)。
六、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它的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颜色,也并非只有一种
黄,一种红……
七、句子训练。
1、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来到了北京城。(改为比喻句)

2、深秋时节的北京城,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缩写句子)
21教育网
3、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改为反问句:
八、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1、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
族的红。
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北京城颜色的 。
2、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凝重着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
墙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
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 的表达方法,把 、 和 、 作
对比,表达出 的情感。
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比作 ,从四季常青的 飘到了 ;最后
从 又飘回 ,但是对北京颜色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我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中。一时辨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以变成像用黄绢裱制成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21cnjy.com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纷繁:
和谐:
2、作者“惊”的原因是 ,“喜”的原因是 。
3、这段话采用了 构段方式。
A、总分总 B、先总后分 C、先分后总。
4、作者是按着 的顺序来写的,先写 看到
接着写来到 ,在这里详细描写了 。
5、品读文中画“ ”的句子,作者运用 修辞方法,把 比作
和 ,表达了作者对银杏叶的 的感情。
21·cn·jy·com
附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彤彤,绢,砂,赭,猩猩
二、组词。牡丹,红彤彤,乔装,大桥,涓涓,手绢,
三、填词。黄,金,红,色彩,青灰,朱红
四、解释词语。1、一点也不迟疑、思考,形容非常果断。
2、好像是从地下生出来似的。
形容立交桥纵横穿插,
五、划去的词:盼望,渴望,关切,关照,教训,教诲,职务,职称。
六、用加点词造句。
1、这里人很多,因而非常拥挤。
2、他并非不好好学习,也并非是偷懒,是他学习上有困难。
七、句子训练。
1、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来到了祖国的心脏——北京城。
2、北京城驱除了我的偏见。
3、首先把我征服的,难道不是北京的树叶吗?
八、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