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间及其测量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停表的初始时刻不在0位置,需要在读数时减去初始时刻读数;
(2)操作时,手按按钮有超前和滞后的情况;
(3)当被测对象为运动物体时,判断位置有误差.对于(2)(3)情况,只能通过反复训练、多次测量才能有效地减小误差.例1 如图3-2-1所示,观察停表.图中所示的时间为_____s.
解析: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 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为0.2 s,秒针在38.2 s处,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 min38.2 s=218.2 s.218.4图3-2-1停表读数时应按先小表盘后大表盘的顺序读取两指针的示数,最后记录结果为大表盘的读数加上小表盘的读数.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在田径运动会上,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冠军同学们从同一地点起跑,谁跑在前面谁胜例2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位同学借助于如图3-2-2甲、乙所示中汽车行驶的结果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借助图甲,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②借助图甲,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花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③借助图乙,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④借助图乙,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图3-2-2B解析:甲图,汽车行驶的时间相同,汽车运动的路程不同,汽车运动的快慢不同.乙图,汽车行驶的路程相同,汽车运动的时间不同,汽车运动的快慢不同.故①④正确.速度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例3 下列有关速度,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C.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m/s,常用单位还有km/h
D.1 km/h比1 m/s大
解析: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它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单位有m/s和km/h,1 m/s= =3.6 km/h,所以1 m/s比1 km/h大.故选D.D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囯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常用单位有km/h,1 m/s=3.6 km/h.匀速直线运动乙甲巧记乐背匀速运动有特点,
速度大小不会变;
路程时间虽在变,
比值始终是定值.“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3-2-3.认识频闪照片,关键是抓住“照片上记录的物体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根据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运动.图3-2-3 例4 甲、乙两车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s-t图像如图3-2-4所示,乙的速度为2 m/s.求:
(1)甲车运动6 m所用的时间t甲.
(2)此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
解析:(1)由图像可以看出,甲车经过9 s运动的路程为s甲=6 m,所以甲车运动6 m所用的时间t甲=9 s.(2)已知乙车的速度为v乙=2 m/s,乙车运动的时间等于甲车运动的时间t乙=
t甲=9 s,所以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2 m/s×9 s=18 m.
答案:(1)9 s (2)18 m图3-2-4①由图像读出甲车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②已知乙车的速度,结合①中甲车的时间,根据公式s=vt,求出乙车通过的路程.关于运动路程、速度、时间的图像,一定要注意它的纵横坐标各代表什么物理量.关于运动物体的路程认识不清 例5 一列长200 m的列车以5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铁桥,共用了2 min,求这座铁桥的长度.
解析:列车在2 min内通过的距离s=vt=54 km/h×2 min
=15 m/s×120 s=1 800 m,桥的长度l=s-l车=1 800 m-200 m=
1 600 m.
答案:1 600 m错解:1 800 m
注意:关于列车过桥(山洞)的问题,通过整个桥(山洞)的时候,行驶的路程为车长与桥(山洞)长之和,而不是行驶的路程等于桥(山洞)长.对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理解例6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B.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解析: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是定值,由公式v= 变形得s=vt,故物体运动所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错解:C
注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一定的,公式v= 只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值的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题型一 时间的测量 例7 (河南孟津期中)如图3-2-5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记录下短跑时间的是( )
甲:石英钟 乙:电子手表 丙:机械停表 丁:电子停表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图3-2-5B解析:短跑所用时间少,选择测量工具的原则是量程够、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同时要求仪器方便操作,石英钟和电子手表没有停止和开始按钮,不方便计时,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比较合适.故选B.题型二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例8 如图3-2-6是小丽同学在甲、乙两位运动员百米比赛中先后拍摄的两张照片,观察可发现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员____(填“甲”或“乙”)跑得较快.图3-2-6甲解析:从题图中可看出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长,所以甲跑得较快.思路导图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相等量是时间还是路程路程相等,则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时间相等,则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 例9 (山东东平一模)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则制动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_____m/s.题型三 关于速度的考查思路导图确定运动物体在所研究的时间内的已知量及未知量根据v= ,变形为合适的计算公式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求出未知量20 解析: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距离s=70 m-60 m=10 m,制动前汽车行驶的速度v= =20 m/s.
方法点拨:制动前汽车所做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计算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必须用汽车在制动前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制动距离是一个干扰因素.题型四 匀速直线运动例10 如图3-2-7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由题图可知A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且运动路线是直线,所以A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角度a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图3-2-7A方法点拨:频闪摄影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若图像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则说明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相等,即速度相等,又因为运动路线是直线,所以物体做的就是匀速直线运动.例11 (黑龙江绥化中考)(多选)图3-2-8中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
解析:由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知,它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变,它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v-t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角度b 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AD图3-2-8例12 (山西模拟)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3-2-9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假设蚊香燃烧的快慢是相同的).要求:
(1)你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需
要测量的数据.图3-2-9解析:(1)测量蚊香的正常燃烧速度需要测量的量有燃烧时间和燃烧的长度,需要的器材除了蚊香之外,还得有刻度尺、停表,为了准确地测量出蚊香的长度,必须利用细棉线化曲为直来测量,同时还得用火柴点燃蚊香.(2)步骤: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s;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t;③计算蚊香的燃烧速度.(3)需要记录的量有蚊香的长度、燃烧时间,最后计算燃烧速度.
答案:(1)刻度尺、细棉线、停表、蚊香、火柴(2)见解析(2)(3)设计记录表格如下:(1)把蚊香燃烧看成一个物体在运动,它的燃烧速度就是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
(2)物体的运动速度用公式v= 来计算.
(3)测量速度时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4)测量曲线的长度可以利用一根弹性不大的细棉线,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测量.
(5)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必须完整记录出测量的数据,并在表格中体现需要计算出来的最终结果.知识链接解读中考:解读中考:本节内容的主要命题点为时间、时间的测量、速度的计算,运动物体的s-t图像和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等.涉及题型比较全,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教材第67页“作业第4题”
周末,小欣同学随父母一起驾车出游.图3-14所示为她在行驶途中看到的汽车仪表盘上车速表的情况.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考点一 机动车速度表图3-14例13 (云南中考)如图3-2-10所示,汽车速度表的读数是_____km/h.
解析:图中速度计上的单位是“km/h”,指针指示的数值是70,因此速度为70 km/h.70图3-2-10教材第66页“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
图3-13中的斜线表示一个物体以5 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它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考点二 运动物体的图像、速度的计算图3-13例14 (上海中考)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3-2-11所示,求该物体的速度v.
解析:从图像上可以看出,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6 s内通过的路程为12 m,所以该物体的速度v= =2 m/s.
答案:2 m/s 图3-2-11例15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核心素养(1)试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3-2-12所示的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辆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B的平均速度大小.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两辆车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图3-2-12解析:(1)通过描点法作图,图像如图3-2-13所示:图3-2-13汽车A的平均速度vA= =0.1 m/s;汽车B的平均速度vB= =0.4 m/s,因为vA<vB,所以汽车A的平均速度比汽车B的平均速度小.(2)因为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都为一定值,所以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当tA=1 s时,sA=0.1 m;当tB=1 s时,sB=0.4 m,由此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长.
答案: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3-2-13所示;(1)汽车A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车B的平均速度(2)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