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乌塔-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7.乌塔- (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5 16: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重点)
3.初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尝试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难点)意大利:
欧洲南部国家。在亚平宁半岛上。西临利古里亚海,北接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隔地中海同北非相望。包括西西里、撒丁等岛屿,面积30.13万平方千米。意大利语为官方语言。首都罗马。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旅游业旺盛。陆、海、空运输网络发达。漱 惬 码
驳 逻 辑jíshùqièmǎbóluó惬意(qiè xiá )   逻辑(jǐ jí )
洗漱(shù sù )??√√?√相塞单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乌塔是一个怎样孩子?乌塔是一个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的孩子。朦胧:
惬意:
语塞:
指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本课指“我”刚睡醒时两眼模糊。
造句:闹铃响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看了一下窗外,啊,下雪了!
满意,称心,舒服。本课形容小姑娘舒服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书。
造句:树荫下凉风习习,十分惬意。
由于激动、气愤或理亏等原因而一时说不出话。本课指“我”一时之间不知怎样回答乌塔的问题。
造句:小女孩要背诵一首诗,却一时语塞。反驳:
充足:
筋疲力尽: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本课指乌塔提出理由,反对“我”的观点。
造句:父亲是如此严厉,我们根本不敢反驳他。
多到能满足需要。
造句:别着急,你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这项工作。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本 课指“我”从下车到住处,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造句:这位马拉松选手在第一个冲过终点后,筋疲力尽地倒在地上。疲倦 疲惫两者都有“因疲劳而感到乏力”的意思。
“疲倦”多指因疲劳而精神不济。“疲惫”多指非常疲劳,用于体力或精神。
毕业班的学生每天学习到深夜,虽然第二天很疲倦,但还要完成繁重的功课。
为了完成任务,爸爸一夜没合眼,拼命地工作,现在已经疲惫不堪。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我”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里见到一个金发小姑娘,交代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写晚上回到旅馆,乌塔与“我” 交谈。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乌塔与“我” 道别,继续她的旅程。核心问题: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串珠问题:
1.乌塔是怎样规划自己的旅程的?
2.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乌塔的独立自主?
3.乌塔和中国的孩子有哪些不同?
4.乌塔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课文通过哪些写作方法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①在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如:8、9自然段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②在对比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突出了乌塔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2. “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这一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这两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我”的惊讶和乌塔的“自然”进行对比,体现了乌塔的独立。阅读方法解密:判断对比的方法概念: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效果: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答题模式: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 4题。3.“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b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luó)辑(jí)。’”乌塔的观点是?她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从中你能看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乌塔的话表明她不赞同中国亲人爱孩子的方式。从这段语言描写中,乌塔先举例说出自己的亲人也很爱她,但是也允许她单独出门,然后说出对中国亲人爱孩子的方式的不赞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乌塔思维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是很独立的。4.“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在这段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乌塔具有什么品质?从对乌塔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并且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自强自立。核心问题:因为她在旅行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规划,准备工作做得很好,而且她具有很强的独立精神。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1.乌塔是怎样规划自己的旅程的?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还利用周末去餐馆或超市打工挣旅费。串珠问题:2.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乌塔的独立自主?从行为上,比如:她独自一人在旅馆里“睡得正香”。还有语言描写上,如:“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则体现了她思想上的独立。3.乌塔和中国的孩子有哪些不同?乌塔很独立,能够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而中国的孩子大多比较娇惯,独立性差。4.从乌塔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思想独立
生活独立乌塔起因:结果:游历欧洲准备三年见解独到罗马初识,经验丰富经过:考虑周全与“我”道别,继续旅程交谈了解本文通过讲述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第一张月票
晓征8岁那年,我们家从市中心搬到了远离学校的郊区。晓征原来就读的学校一下子变得离家很远,要不要转学呢?毕竟半年多前,晓征上学还要大人送,后来因为学校近,才渐渐地能自己去上学。
“真的给她买一张月票,让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子,天天背着书包,坐十多站公共汽车进城上学?”妻子说到这儿,望着我不再吭声。对此,我也很犹豫,但是我想听听晓征的想法。“我行,”晓征说,“先让妈妈每天早上带我过马 路,上车,托售票员阿姨照顾我。放学的时候,我自己就行了……”
我和妻子没再说什么。只是开始几天,妻子送晓征上车,我接她下车。
促使我们在是否转学这个问题上拿定主意的,是晓征自己。晓征同班集体、同老师的感情,她那种要求增强独立行动能力的愿望,都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们悄悄地分析了一下,觉得晓征心比较细、性格又比较开朗,我们应当放手让孩子试一下。我们给她买了一张学生月票,每天早晨定时送她到车站。
“爸爸,妈妈,”记得第一天放学回来,晓征得意地把那张月票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是我们班里的第一张月票,第一张!”
当然,那也是她拥有的第一张月票。那小小的硬卡,仿佛在那一刻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味。
初中二年级暑假,晓征被推荐参加赴嵩山的夏令营。北京营员从北京站出发,到郑州集中。那是个闷热的黄昏。晓征自己打点好了行装,把携带的物品,特别是公物和书 籍,都一一记录在一张小卡片上。准备停当,吃过晚饭,却来了一场大雨。等雨小了些,晓征就要走,而且不让我们 送,说连电车站也不必去。我没有说话,只帮她把背包提到楼门口,目送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风雨中。
从嵩山夏令营发回的第一封信里,晓征写道:“……冒雨赶到北京站,很多营员都到了。细一看,送行的比要登程的还多一些。因为有的营员是由爸爸、妈妈或是妈妈、舅 舅……送来的。只有我,差不多最小了,是自己背着背包到站的。我们的带队老师使劲拍了拍我的头……”我和妻子看了信,心里不只是欣慰。
又过了两年。晓征经过联系和准备,独自一人,利用暑假去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还在草原上访问了普通牧民家庭。她跟两个蒙族姑娘结成好友。她们的合影上,晓征也跟蒙族女孩子一样,身穿大红蒙古袍,头缠淡黄带子,站在中间。照片洋溢着一种相亲相爱的美好气氛。
当晓征把照片摆在我和妻子的面前,兴奋地为我们解说着跟照片相关的人物、环境和活动内容的时候,我们虽然都发觉女儿黑了瘦了,却从她的眼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东西。
暑假后,晓征在学校的周末论坛上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了她的草原见闻,还给大家用蒙古语唱了从草原上学来的歌儿。过了不久,她拿出一本上万字的旅行札记,把内蒙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做了或粗或细的记述。
晓征把这本札记送到我手上的瞬间,我意识到,女儿已开始运用一种新的更为健全的方式面对生活了。而这种方式的起 点,似乎就是8年前晓征拥有第一张月票的那一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论语·为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三十而立】这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意为:人到了30岁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
鼓上安电扇——吹牛皮。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热情勇敢的小女孩——乌塔,发现她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向乌塔学习,并不是盲目地学习她一个人独自出游,而是要学习她的独立,她的勇敢,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一、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后的括 号里打“√”。  洗漱辑录书籍 惬意反驳语塞√√√√√√二、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
的看法。(   )
2.思维的规律。(   )
3.很满意、很舒服。(   )
4.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
反驳逻辑惬意语塞三、句子大变身。
1.她攒够了钱。她要来中国旅游。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
改为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尔·盖茨难道不是一名信息时代的奇才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如果攒够了钱,就要来
中国旅游。 她还说:“我用了三年的时间
准备这次旅行。” 比尔·盖茨是一名信息时代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