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学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学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16 13:18:14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实验探究:液体的沸腾
1.了解汽化的定义及两种汽化方式.
2. 感知沸腾现象,了解沸腾时物态的变化情况.
3.熟悉水的沸点,知道水沸腾的规律,会画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图像.
4.初步认识常见液体的沸点.
【重点】科学探究:液体的沸腾.
【难点】观察水沸腾的现象以及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如何变化.
1.物质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2·1·c·n·j·y
2.沸腾:在 温度下液体的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 现象.
(1)沸点是液体 时的温度.
(2)沸腾的条件:
① ;② ;
知识点1:汽化
1.由煮粽子引入课题: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锅中的水会越来越少.锅中的水哪儿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化 列举出生活中类似于“水跑到空气中”的汽化现象:
总结:
1.汽化定义: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态.
2.汽化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知识点2:实验探究水的沸点
(学生分组实验)
1.看投影上的问题,思考并作出你的猜想.
(1)沸腾是不是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内部发生吗?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沸腾需要吸热吗?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如右图)以及注意点:
用石棉网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倒小半杯温水即可;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杯壁;杯口盖一张纸以减少热量散失.
(4)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进行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5)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数目_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大/小);沸腾时,数目_____(多/少),上升过程中体积变______(大/小).水的声音在沸腾前较____(大/小),沸腾时较____(大/小).21教育网
(6)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
(7)作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即T-t图(见下图).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 (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沸腾_____(需要/不需要)吸热.
总结:
1.沸腾是液体_______和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缓慢/剧烈)汽化现象;
2.沸腾需要继续_______热,但是温度_______________;
3.沸腾_______(能/不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需要达到________才能进行.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______(相同 /不同).液体的沸点与________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液体沸腾必须满足:①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_______;②液体需要继续_________热,二者缺一不可.
【例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对于下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变式练习】
1.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规律总结】
水的沸腾需要两个条件,即温度要达到沸点且不断从外界吸热.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www.21-cn-jy.com
【网络构建】
见当堂达标题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蒸发与液化
1.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重点】蒸发的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1.蒸发:只在液体 发生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 ;
② ;
③ .
(2)蒸发 热,有致冷作用.
2.液化:物质从 变为 叫液化;
3.液化的两种方式: 和 .
知识点1:蒸发
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
(1)在自己手背上涂些酒精,然后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
答:酒精由 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涂酒精处感觉________.
说明:①酒精发生了________现象;②酒精蒸发需要___________.
(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示数__________(是/否)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①酒精内部__________(有/没有) 发生蒸发现象;②蒸发______(有/没有)吸热致冷作用.
总结:
1.蒸发的定义:只在__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发生得_________(缓慢/急剧).
3.蒸发需要_____热,有致冷作用.
4.蒸发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得出这个结论,还要综合前面举的例子)
活动2:通过生活中晾衣服现象,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D.把新鲜的香蕉装入塑料袋
【变式练习】
1. 第十三届海交会上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 ,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 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知识点2:液化
1、看课件显示的现象,并分析物质的物态变化.
a.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
答:水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_态.
b.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答:水由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_态. 总结:
1、液化定义: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
活动1:教师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等沸腾以后,观察浸在冷水中试管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答:冷的试管底部出现________.说明:在试管底部也发生了_________现象.同时可以看到试管旁边的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液化需要___________(放热/吸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总结:
1、液化需要________热.
2、液化和汽化是_________过程.
3、从这个实验看,水蒸气要发生液化需要什么条件?
答:水蒸气要_____(冷/热)的,_____(冷/热)水蒸气要遇到_____(冷/热)的物体,才能液化成水.
活动2:液化乙醚
看演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乙醚处于__________态; 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注射器内体积变_______以及乙醚处于_________态.21教育网
说明:乙醚发生了_________(物态变化),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法.
总结: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療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
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变式练习】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从而会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21·cn·jy·com
【方法提炼】
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如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离开壶嘴后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网络构建】
见当堂达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