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汉书》描述它“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清代《河源经田名》载:“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西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20世纪40年代初,罗布泊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55公里,面积3200平方公里,呈不规则椭圆形。nào本文作者吴刚,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写有《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及文体
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的面貌,以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以前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证明?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河流清澈热闹繁华
万顷绿地
金黄麦浪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胡杨丛生像座仙湖罗布泊的“泊”字张骞《汉书西域传》《西域水道记》 斯文·赫定
《亚洲腹地探险8年》过去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证明?现在沙化扩张戈壁滩无草、无溪
无飞鸟令人恐怖干涸 作者
亲眼所见胡杨林为证 罗布泊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 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 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昔日: 仙湖、绿洲
现在:沙漠、神秘
原因:改道、四盲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吸取的教训: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胡杨,古名胡桐,可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扬树品种.它的生命力十分旺盛,耐干旱,耐盐碱抗风力,被誉为沙漠中的勇士”.寿命长达150年,人们夸张的形容它:站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凝固的生命枯木哭泣今日的楼兰王国 充满了痛惜之情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 *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意识?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2004年8月,受强台风“云娜”影响,乐清市北部山区的3个乡镇发生特大的泥石流灾害,专家指出,这种灾害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但当 地人民滥砍滥伐山区植被,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是诱发因素之一.四川一冶炼厂污水排泄 此处是罗布泊湖心,
立有“永远的罗布泊”一碑,
碑后刻着:愿罗布泊现象
永不发生。 请拟一条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例如:
1. 保护环境——人类共同的责任!
2.珍惜资源,爱护地球。
3.也许,你明天看见的最后一滴水,
将 是你自己的眼泪。 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试探究这篇报告文学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效果。⒈真实性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如: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
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制止生态恶化。⒉形象性 具体表现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①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
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②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
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
痛惜不已。如果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
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成“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③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⒊抒情性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⑴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如果你是世纪老人
你该如何向人们讲述
罗布泊的百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