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神奇的“眼睛”(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6 神奇的“眼睛”(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16 16:08:23

文档简介

《神奇的“眼睛”》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指导眼睛成像的特点。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学会保护视力。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眼睛的视物原理
1、阅读教材图,了解眼睛的构造。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其中,眼睛中的 相当于凸透镜, 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的实像,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正常的眼睛
人们之所以都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 上。
知识点二: 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图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 。由图2近视眼应用 镜矫正。


图1 图2

知识点三: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图3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 。由图4远视眼应用 镜矫正。
图3 图4
小结:
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归纳表。
症状
产生的原因
成像的位置
矫正的方法
近视眼
只能看清_____物体
用眼过度 光污染等
视网膜____方
配戴____透镜
远视眼
只能看清_____物体
肌肉松弛 张力不足等
视网膜____方
配戴____透镜
知识点四:透镜的应用

应用
成像原理
物距u
像的特点(倒正、放大缩小、实虚)
放大镜
u 正立、放大、虚像
照相机
投影仪
阅读教材,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等基本光学元件的应用。
4.6神奇的“眼睛”当堂达标题
一、选择题:
1、要观察月亮表面的面貌,可选用( )
A、发电机 B、显微镜 C、望远镜 D、都可以
2、市场上出售的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一支人参,你看到浸没在瓶中的人参实际上是( )
A、实物 B、等大的人参实像 C、放大的人参实像 D、放大的人参虚像
3、小明同学为小刚同学拍了张全身照,接着小刚还要再拍张半身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离小刚距离再近一些 B、小明离小刚的距离再远一些
C、两者间的距离不要变 D、以上说法都不行
4、用照相机给一个小工艺品拍照时,小工艺品距离照相机40cm,所得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则该照相机的镜头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28cm D、40cm
5、某初三毕业班照集体照时,发现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很镜头不动,人站近一些
6、 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选择( )
A、 B、 C、 D、
?
二、填空题:
7、要观察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应选用_______镜;要观察遥远的物体应选用______镜;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时,应选用_______。
8、清晨,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________像。
9、常用的体温计的刻度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是呈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这是因为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____。
10、显微镜是光使微小物体通过物镜生成_______放大的_________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成放大的________像。
11、取一个玩具望远镜,先将目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然后将望远镜掉个头,将物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物体,你两次观察到的景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
?
?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A; 6、D; 7、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8、放大镜,正立放大的虚像; 9、放大镜,虚像 10、略; 11、略;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4.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近视与远视的成因。怎样矫正视力。
教具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动画课件
教法
启发引导、实验探究、科学推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
活动
设计说明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
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对光的作用,以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越凸,折光能力越强
新课
教学
提出问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猜想:可能与眼的结构有关。
2、眼睛的视物原理
投影:介绍眼睛的结构。
让学生边看边记忆。
动画展示:
我们如何看见物体的基本原理。类比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1、我们看到的物体是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猜想:我们是如何既能看到远处物体,也能看到近处物体的?
投影展示: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投影展示详细介绍:近视、远视的成因
3、视力的矫正
1)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2)研究远视眼的矫正
下面我想请一位患近视眼的同学来配合我做一个小实验。(让一患近视眼的学生摘掉眼镜朗读一首诗,不断向远处移动白纸)大家通过刚才的小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
先来调查一下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患近视眼?(大致统计)
近视眼患者看近处的物体清晰,而看远处的物体模糊,近视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让学生在趣味的实验中感受物理现象的神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
练习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 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 像(填像的性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 ,焦距比较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 (偏折能力比较 ,焦距比较 )。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佩戴 。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 的物体,看不清 的物体。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佩戴 。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呢?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布置
作业
同步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与生物学,医学有关。眼睛的构造很复杂。眼疾的种类也很多,学生对相关现象很感兴趣。课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近视,远视,散光,色弱,色盲等眼疾的成因以及相关的症状。
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使学生具有爱眼,护眼的意识。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课件18张PPT。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关于眼睛,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创设情景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则相当于一个光屏。瞳孔一、眼睛的视物原理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角膜眼睛的构造晶状体瞳孔合作探究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呈缩小、倒立的实像。 我们是这样看到物体的 正常眼的晶状体调节能力强,能看清远处与近处的物体。近视眼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弹性变小。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成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1.研究近视眼的矫正凹二、视力的纠正 在近视眼模型前面选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凸 在近视眼模型前面选加一个焦距合适的 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2.研究远视眼的矫正信息窗1、什么是透镜焦度?2、什么是眼镜的度数?3、眼镜的正、负度数是什么意思?焦距的倒数,Φ=1/f,单位:m-1镜片的度数透镜焦度乘100的值,D=100Φ,单位:度眼镜的正、负度数分别表示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眼镜的度数三、透镜的应用放大镜: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成像原理: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想一想
⑴应把物体放在离放大镜多远的位置才合适呢? 
  ⑵要想使物体看起来更大该怎么办?答:⑴应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⑵物体在焦点以内,且靠近焦点处。镜头(凸透镜)胶片(光屏)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胶片相当于 。凸透镜光屏想一想:
要使照相机底片的像变大,应如何移动照相机并调节镜头? 答:应使照相机靠近物体,
并使镜头向前伸(即拉长暗箱)。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象物体被拉近了。总结梳理 请同学们分组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之后在班上交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