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力(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6.1 力(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1-16 16:19:43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力》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常见的力现象的分析,能说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用这一规律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展示一个力的现象。并举出生活生产中,有力存在的实例。填在表格里。


篮球
根据以上事例的共同点总结:
力是 。
练习:指出下列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推土机用力推走泥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渔翁用力拉起鱼网,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运动员用力举起杠铃,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顽皮的大象用力向下压跷跷板,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 __。
活动二:用手拍桌子。
分析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你有什么感受?
说明:
举例:
活动三:
用手中的器材探究当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即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和 。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看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C、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2.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3.人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手臂划动的力
B、手臂推水的力
C、水对手臂的推力
D、手和脚拍打水的力
4.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5.不同的力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B、改变物体的形状
C、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D、改变物质的状态
二、填空题
6.在物理学中,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不能离开__________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7.用手向上提水桶,手对水桶有力的作用。其中______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____是受力物体;同时手会感到水桶向下拉手,这里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8.有下列现象:穿了旱冰鞋的小孩推墙,他由静止向后运动;游泳的人用手向后划水,他会前进。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两个共同的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力》当堂达标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看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C、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2.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3.人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手臂划动的力
B、手臂推水的力
C、水对手臂的推力
D、手和脚拍打水的力
4.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5.不同的力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B、改变物体的形状
C、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D、改变物质的状态
二、填空题
6.在物理学中,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不能离开__________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7.用手向上提水桶,手对水桶有力的作用。其中__________是施力物体,__________是受力物体;同时手会感到水桶向下拉手,这里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8.有下列现象:穿了旱冰鞋的小孩推墙,他由静止向后运动;游泳的人用手向后划水,他会前进。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两个共同的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D
6、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 相互的
7、手 水桶 水桶 水
8、(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一节 力
一、【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
(1)通过对常见的力现象的分析,能说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用这一规律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用科学归纳法简单描述出所观察的力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得出力的初步概念。
(2)通过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力的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喜爱物理、乐于实验、勇于探索身边物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会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简单的力现象。
教学难点
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体验中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会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相关问题。
二、【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构建动场
师:力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经常遇到的,所以它是“熟悉”的,但是有关力的许多知识我们现在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的第五章就叫做“熟悉而陌生的力”。 现在我们就从“力”的最基本概念开始学习。
第一节 力
活动一: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展示一个力的现象。并举出生活生产中,有力存在的实例。填在表格里。把学生分为4个大组,分别研究生活、生产、体育场、游乐场几个不同场景中的力现象,请各小组在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在这些场景中你遇到、看到过的力的现象,并记录下来。然后,认真地研究发生力的现象时,各有什么特点和共同点?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篮球
根据以上事例的共同点总结:
力是 。
练习:指出下列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推土机用力推走泥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渔翁用力拉起鱼网,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运动员用力举起杠铃,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顽皮的大象用力向下压跷跷板,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 __。
活动二: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施力与受力的感觉。。
分析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你有什么感受?
说明:
举例:
学生通过做上述实验,回答出:手疼、手热、手受到拉力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手拍桌子、手本来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现在手感到疼痛,说明桌子给了手一个力,此时桌子又是施力物体,手变成了受力物体。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举例:如(1)游泳的例子;(2)划船的例子;(3)拔河比赛的例子;(4)神舟五号、六号宇宙飞船、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等。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相互”的含义。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 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简答:1、蹦蹦床上的物理知识。
2、游泳时为什么手要向后划水人才向前走
活动三:
用手中的器材探究当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即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和 。
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给物体施加力,解释什么叫“效果”,淡化难点。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请同学们阅读“加油站”,了解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什么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然后在小组内举例说明,最后把你们小组最好的例子在全班交流。
相互介绍交流各自知道、看到的日常生活或课外读物里有关力使物体发生形状改变的事例和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
学生小组学习以后,进行汇报,教师针对错误的地方提请大家讨论,进行纠正;对于表述不清楚,不完整的,教师和同学一块帮助他说清楚,说完整。
活动四:小结和课堂练习: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