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
2,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3. 能运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
课前预习
1.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而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 。
2.古语中“美酒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
课堂导学
教学点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实验探究:分子间是否有空隙?
实验器材:量筒、水、染色的酒精
实验步骤:1.往装有10cm3的水的量筒中注入10cm3的染色酒精。2.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表格:
混合前水的体积V/cm3
10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cm3
10
你预计的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V/cm3
20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V/cm3
请比较上述表格中你预计得到的总体积与实际得到的总体积,你发现了什么?
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就比预计的要 。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间确实存在着 。
●跟踪训练1. 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表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分子间存在引力
教学点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合作探究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2个瓶采用3种放置法,如图所示,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
答:
2.在一杯水中,滴入蓝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答:
结论:上面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明了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 。
●跟踪训练2.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很小
教学点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吗?
1.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 (选填“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
2.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水能否被压缩。
水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
上述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均选填“引力”或“斥力”)
●跟踪训练3. 下列各种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
B.端面磨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一个钩码
C.煤球靠在白墙上过一段时间后,白墙变黑了
D.铝板与金板压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铝和金相互渗透
教学点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物质状态常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物质状态中,其分子的状态也是不同的。
2.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 和 。
3.在液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较 ,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用一定的体积。
4.在气体中,分子的作用力 弱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 。
●跟踪训练4. 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分子间距离最小的是 。
当堂评价
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如果水的温度为0℃,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这是扩散的现象,它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C.这是扩散的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扩散将进行得越快
2. 扩散现象表明( )
A.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B.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C.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
A.铁块难以被压缩 B.铁丝难以被拉断
C.打开的香皂,能闻到香味
D.磨光的铅片和金片,在室温下压紧五年后,可以相互渗入约1mm深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问有空隙
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l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问有引力
C.进人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看不见的运动>> 学案答案
课前预习:斥力 引力 无规则
教学点一: 小 空隙
跟踪训练1.A
教学点二:
1.答:过一会儿,两个玻璃瓶内气体的颜色都变成一样的,红棕色。
2.答:整杯水都变成蓝色。
结论:无规则的运动
跟踪训练2.A
教学点三:
1.不能
2.不容易
3.引力 斥力
跟踪训练3.B
教学点四:
2.体积 形状
3.弱
4.更 体积
跟踪训练4. 气体 固体
当堂评价
1.C 2.D 3.B 4.B
《看不见的运动》当堂达标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2、为了预防感冒,有人常在屋里放一碟醋,不久整个房间就会充满醋味,这一现象表明( )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空气分子没有运动
3、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难擦掉,原因是( )。
粉笔与表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摩擦,使白粉紧紧地“粘”在黑板上
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时间越长,粉笔的分子进入黑板里越多、越深
粉笔灰凝结在黑板上变坚硬了
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增大
4、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这些灰尘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
B.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墨水,它们的扩散速度相同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水、水蒸气、冰三种物态分子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6、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填空题
7.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________。
8.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为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所以加油站内禁止吸烟。
10.往装有50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cm3的染色酒精,当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100cm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_________。
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解释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
三、分析与思考
12.气体容易被压缩,但又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C 6 C
7.扩散
8.分子间存在空隙 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9.做无规则的运动
10.小于 空隙
11.运动 升高
1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但又不能无限地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看不见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了解气态、液态、固态分子的模型。
3.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概括出“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难点: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一样有空隙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
生:……
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部分。
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一、探究活动:分子间有空隙吗?
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10mL酒精和10mL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
生:……
探究实验:
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混合前水的体积V/cm3
10
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cm3
10
你预计的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V/cm3
20
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V/cm3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2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乒乓球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
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师问: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
二、探究活动: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探究实验:
(1) 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2个瓶采用3种放置法,如图所示,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
(2) 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
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师生共同概括结论: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的快。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三、探究活动:分子间的存在相互作用力吗?
探究实验:
(1) 请同学们把细铁丝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补车胎时,修车师傅锉好胎和补丁后分别涂上胶,待胶将干时用力将补丁打击挤压在胎上,补丁和胎就紧紧粘合在一起。
(2) 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
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引力与斥力。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22页的内容。
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态。在不同的物质状态中,其分子的状态也是不同的。
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
在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用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了,因而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
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当堂评价),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
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
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2.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你还有什么疑惑?还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布置作业
1.认真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2.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二、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四、教学反思
课件23张PPT。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一样有空隙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 请观察桌上的装有10mL酒精和10mL水的量筒,你能看见水和酒精中的空隙吗? 实验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比较上述表格中你预计得到的总体积与实际得到的总体积,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 ?? 。空隙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就比预计的要??????????? 。 小 实验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你看到什么?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上面的瓶子中,说明气体分子会运动? 你认为固体分子也在运动吗?能设计一个试验证明吗?? 上面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将一块冰糖放入水杯中,过段时间水会变甜.? 2) 在装有50cm3水的试管中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红墨水逐渐扩散到整个试管的水中。
液体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运动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空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提出问题:扩散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测:扩散的快慢可能跟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的快慢有关.
提出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测:分子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快慢.
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上述实验表明: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以上现象说明: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 。(填“引力”或“斥力”)实验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吗?
(1)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易被拉长.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引力 (3)补车胎时,修车师傅锉好胎和补丁后分别涂上胶,待胶将干时用力将补丁打击挤压在胎上,补丁和胎就紧紧粘合在一起. 实验: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水?????? ? (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
上述试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力的作用。不容易斥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填“引力或”斥力”)
引力斥力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为了解释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和特征,可以用学生的不同组合形象地模拟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分子状态。 在液体中,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在固体中,每个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在气体中,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在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地面和墙壁都染上了一层黑色,即使用小刀刮去一薄层墙皮,里面仍然呈现黑色
B.炒菜时放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扬起许多灰尘
D.固体和液体难以压缩 解析:将分子运动论迁移到具体的实例中,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主要强调了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不停运动.故应选A、B;C中灰尘不是分子,D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答案:A.B 考考你2、扩散现象证明了( )
A.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C.分子有一定质量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大量事实证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表明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D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这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分子的运动停止
C.咸鱼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会变淡一些,这是因为咸鱼中的盐分子有一部分扩散到水里去了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析:将分子运动论转化为解释本题中的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故B是错误的.其余皆正确.
答案:B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