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原文说“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并不代表早朝后就一定举行经筵;B项:讲官是面对皇帝;D项:逻辑关系混乱,“归结到现实”不是“古为今用”的结果,而是前提。)
2.C(讲官责难皇帝不能推断出“繁文缛节”是“一种制度”。)
3.A(以偏代全,腿叠放只是皇帝听讲时失去庄重仪态的一种表现。)
4.B(“凶猛”“强悍”不准确。)
5.①侧面表现老人形象。孩子要跟老人学钓鱼、哭泣等情节,突出了老人刚毅、坚强的性格特征。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起到线索作用)。孩子与他人的对话,交代了老人回到窝棚后的情况。③深化主旨。借助孩子对老人的崇敬,作品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精神。④创设了友善、和谐的环境氛围。孩子与周围人对老人的关心,表现出老人所处环境的和谐、美好。(每点2分,概括、分析各1分,答对3点给5分。)
6.①进一步强化了老人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②旅游者的误解既是对老人的赞美,也揭示了过程胜于结果的人生哲理;③与下文老人梦见狮子形成对比,突出老人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亦可;每点2分;如答“对旅游者不解真相即下结论的讽刺”给1分。)
7.B(“把‘媒介生活’推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的应是“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
8.CE(A项:材料二是在指出媒介生活存在的一些弊端后,提醒人们要理性地面对新媒介生活;B项:文中说,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发生改变;“必然”一词也过于绝对;D项:原文说,“这些新应用有望对互联网空间的清朗化、信息筛选的高效化产生作用”。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二项给5分。)
9.①接受新媒介进入自己的生活,承认多元主体的存在;②大力发展新科技,将媒介生活推向更加人性化方向,更好地为生活服务;③理性对待新媒介生活,在信息海洋里获得主动权、选择权。(答出2点即可)
10.C
11.B(文中用的是后者意。)
12.D(杨炯等人的评议并不是对他的赞许。)
13.⑴王勃的父亲叫王福畤,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做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九岁。(坐:因为,由于;左迁:降职,贬官;省:探望;每点1分,句意2分。)⑵王勃写文章,起初不精心构思,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拉过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属文:写文章;引:拉;易:改;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时就善于写文章,九岁那年读到了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指瑕》来挑出里面的错误。麟德初年,刘祥道巡察关内道,王勃上书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向朝廷上表荐举他,他参加策问时政获得优等。年龄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到宫前进献颂文。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把他召进王府做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书写成后,沛王对王勃更加宠爱信任。当时,诸王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戏作文章《檄英王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将挑起嫌隙。”把王勃逐出了王府。
王勃被废罢后,出游暂居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慨然追思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请求补授虢州参军。王勃恃才怠慢他人,遭到同僚们的嫉恨。官奴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应处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革除了他的官职。王勃的父亲叫王福畤,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做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九岁。
先前,王勃路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叫自己的女婿写好诗序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没有人敢担承。到王勃那里,他毫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上厕所,派遣下属等候他每写下文句就报告。先报告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说:“这也是老生常谈。”又报告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听后,沉吟不语。又报告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惊奇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请他把文章写成,尽兴而罢。王勃写文章,起初不精心构思,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拉过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说王勃是打腹稿。王勃尤其喜欢著书立说。
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授学生,门人很多。曾经从汉、魏写起到晋时作书一百二十篇,用来接续古代的《尚书》,后来失掉了序,有目录而无书的有十篇,王勃补全缺漏遗逸,编定为二十五篇。王勃曾说为人子者不可不懂医术,当时长安人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他曾经读《易经》,晚上梦中仿佛有人告诉他:“《易》中有太极,你要努力思考!”醒来后写了几篇《易发挥》,写到了《晋卦》,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人称他们为“初唐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认为是这样。
14.AE(A项:“平和心境”不妥,应是“无聊苦闷”;E项:没有回忆。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二项给5分。)
15.①以乐景衬哀情。前两联写朝晖轻洒,山青江静,渔人和燕子惬意地活动,反衬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②用典。诗人以匡衡和刘向自况,抒发政治失意的惆怅;③反衬(对比)。尾联用同学少年腾达得意反衬自己功业未成的愤激之情。(每点2分;第一点如答“反衬”,或是借景抒情等,能够结合悲情进行分析,也可给分;答动静结合等描写手法之类,则不给分。)
16.⑴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⑵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⑶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若在前加“师者”,也给分。)
17.A(①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使用正确。②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句中属用错对象,使用错误。③形容家中杂乱无条理。使用错误。④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不中用的人或事物。符合语境,使用正确。⑤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使用错误。⑥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使用正确。)
18.D(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检查、诊断”;B项:成分残缺,应在“老龄化”后加“阶段”;C项:搭配不当,应将句末“氛围”一词改为“理论”。)
19.B(A项:“令爱”是对对方女儿的敬称,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女儿;C项:“雅正”是敬辞,应该用于称呼对方对自己的指正;D项:“奉陪”是陪伴朋友,不能用于对方陪伴自己。)
20.①也可以说不是 ;②母语阅读被有效教过(学校有效教过母语阅读);(“母语阅读”1分,有效教过1分,只答“教过”不给分) ③则是波动而整体下降的(或“则呈现水平状态”)。(超过10字不给分)
21. ②史湘云撑不住,不能静静地呷茶;③林黛玉性格谨慎,不会拍着桌子大叫“快活”;④王熙凤年龄已长,性格泼辣,决定了她不可能滚到贾母怀里撒娇;⑤迎春温柔可亲,不太可能把饭碗合在探春身上。(每点1分,答对4点给5分;如只指出问题所在而不说明情境或性格方面的原因,则不给分。)
22.作文评分参考:
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①材料丰富②论据充足 ③形象丰满④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①用语贴切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①见解新颖 ②材料新鲜③构思新巧 ④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⑤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五)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否则,扣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