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食物与摄食[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食物与摄食[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9-19 20:28:00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第一节 食 物 与 摄 食
一能量都来自于食物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否相同?我们是否能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呢?这些食物是怎样变成能量的呢?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2营养成分不同,它的热量价也不同质量相同,比较所含的热量:
脂肪﹥蛋白质=糖类7大类营养物质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粗纤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其中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 参与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体健康关系极大。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60%~70%营养物质以及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水约占体重的60%—70%。
水是细胞的重要成分,
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糖 类 包括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等。蛋 白 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儿童、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需要多吃奶、蛋、鱼、肉?脂 肪地方性甲状腺肿贫血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锌碘铁 磷钙占体重约为4%,很少,但是作用很大: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重要的无机盐包括钙、磷是强壮的骨骼与牙齿所必需铁是制造红细胞所必须的无机盐粗纤维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它参与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人体的需要量很少,但是作用极大。维 生 素了解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夜盲症、
角膜干燥症脚气病口角炎、
唇裂症坏血病成人骨软化、
儿童佝偻病不育、流产、
肌肉萎缩等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米糠、麦麸、卵黄、酵母卵黄、酵母、
大豆、胚芽、肝蔬菜、水果鱼肝油、卵黄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 夜盲A简记歌谣:脚气B坏血C佝偻D平衡膳食
有益健康合理的营养结构金字塔1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样化
2安排好一口三餐,特别要重视早餐;
3食品要荤素、粗细搭配,多吃新鲜筑菜水果; 4适当增加奶、蛋、瘦肉和豆类等优质蛋白,少吃盐、甜食和动物脂肪;
5科学烹调,尽量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_______,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为了满足人体的需要,我们应该进食各类食物,并________,做到__________。合理搭配均衡膳食不相同小结: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一定要吃早餐等。综合运用下表列出了 A、B、C、D、E五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
1、食物( )有助于预防夜盲症;( )能提供较多的能量;( )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2、长期以食物D为主要食物有那些缺陷?BAE1913年,俄罗斯的“圣虎克号”船载着北极探险队的队员们在北冰洋的冰块间越冬。没过多久,队员们就得了一种可怕的病。他们的牙床一块块裂开,充血肿胀,牙齿都松了,脸也浮肿,皮下青一块紫一块。后来医生将这些病人分成六组,分别给吃果酒、矾类制剂(一种晶体盐类)、醋、海水、柠檬和肉豆,发现每天吃两个柠檬的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请分析:1、船上的队员到底得了什么病?2、为什么柠檬能治疗这种病?3、海员最容易得这种病的原因是什么?坏血病柠檬含VC多因为海员长期生活在远离大陆的船上,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1、某人一到黄昏就看不清东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他的体内缺乏 ( )
A、维生素A B、维生素 B1
C、维生素 C D、维生素D
2、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糖类
3、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 )
A、维生素A B、维生素 B1
C、维生素 C D、维生素D练习一A CB4、儿童缺钙出现 ( )
A、贫血 B、佝偻病
C、骨质疏松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
5、下列饮食习惯中,不易患坏血病的是
( )
A、生吃新鲜水果 B、熟吃新鲜水果
C 、高温烹调新鲜蔬菜
D、长期吃窖藏蔬菜BA6、我国自2000年11 月15日起正式推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成为世界上实施学生奶计划的国家之一。青少年学生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较多的 ( )
A 维生素A 、钙 B 蛋白质、糖类
C 蛋白质、钙 D 维生素A、糖类
7、人体内哪种物质可能引起贫血 ( )
A 铁    B 钙  C 锌  D 碘 C A8、同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人体内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9、有些人从不吃动物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胡萝卜等蔬菜,这些人也不易患夜盲症。这是因为胡萝卜中仿有较丰富的 ( )
A、 维生素A B、维生素 B
C 、维生素 C D、胡萝卜素BA10、下列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的是(   )
①蛋白质 ②水 ③粗纤维 ④无机盐⑤糖类  ⑥脂肪、⑦维生素    
11、在一般情况下,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E粗纤维① ⑤ ⑥A12、一婴儿患佝偻病,其父母查阅有关资料,提出四种治疗方案,请你猜测这四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治疗方案
(1)、不穿衣服不隔玻璃晒太阳 ( )
(2)、穿衣服,隔玻璃晒太阳 ( )
( 3)、服钙片 ( )
(4)、服钙片及鱼肝油 ( )
A 疗效显著 B有疗效 C疗效不显著 D没有疗效ABCD唇和口角发炎,是因为身体内缺乏维生素B2(核黄素)。稻谷、麦粒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成为精米、精面,损失了富含维生素B2在内的多种维生素的胚和内种皮。如果长期食用精米和精面而副食又很单调,则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2,就会导致体内维生素B2的缺乏,造成唇和口角发炎。
四、背景资料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一种基本物质。蛋白质的种类很多(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是蛋白质,人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时起催化作用的各种酶大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复杂,但是,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取得,称为必需氨基酸。其他12种可以在体内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决定于它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及其比例是否与人体所需要的相近似。一般说来,动物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和比例方面都比较合乎人体的需要,植物蛋白质则差一些,所以前者的营养价值比后者高些。
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经混合以后使营养价值提高,称为不同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例如,谷类食物中,赖氨酸的含量较少,但色氨酸的含量相对地较多;有些豆类食物,赖氨酸的含量较多,而色氨酸的含量则较少。把这两类食物混合食用,使这两种氨基酸的含量相互补充,在比例上接近人体的需要,就提高了营养价值。为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品种类应该多样化。
如果人体内蛋白质长期不足,就会形成蛋白质缺乏症。患者体重减轻,抵抗力降低,创伤修复缓慢,出现水肿和贫血等现象,婴儿发育迟缓。
糖类
人体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食物中的糖类供给。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
糖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葡萄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都是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和乳糖。蔗糖水解以后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以后产生2分子葡萄糖;乳糖水解以后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糖元(又叫动物淀粉)等,它们水解以后产生许多分子的葡萄糖。食物中含有的糖类主要是淀粉,人体内主要的糖类是糖元和葡萄糖。
脂类
脂类也称脂质,包括脂肪和类脂等。日常食用的动、植物油以脂肪为主要成分,还含有少量类脂等物质。类脂包括磷脂、固醇类等,对人体有重要的作用。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如线粒体膜)的主要成分。神经组织中含磷脂特别丰富,磷脂除了是构成神经细胞的成分以外,还是神经髓鞘的主要成分,这与神经纤维传递兴奋有关系。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只讲述了有关脂肪的一些知识。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现在已经知道,大多数维生素是某些酶的辅酶(有些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两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主要就是辅酶)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
目前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可以把它们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1、B2、B12和C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和K等。
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和脂溶剂(如苯、乙醚等)中。在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常常和脂类共同存在。因此,它们在肠道被吸收时,也与脂类的吸收密切相关。脂类吸收不良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会减少。
除了课本中介绍的几种维生素外,再将其他几种维生素的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和缺乏症列表如下(表3)。
表3 几种维生素的来源、生理功能和缺乏症
名 称
来 源
主要生理功能
缺 乏 症

维生素B2
酵母、蛋、绿叶蔬菜等 构成黄酶的辅基成分,参与体内生物氧化酶体系 口角炎、舌炎、唇炎、阴囊皮炎等
维生素B6
酵母、蛋黄、肝、谷类,肠道细菌可合成 为蛋白质代谢中氨基酸脱羧酶和转氨酶的辅酶的成分 人类未发现典型缺乏症
维生素B12
肝、肉等,肠道细菌可合成 促进胆碱、核酸的合成,影响红细胞成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E
植物油、莴苣 1?动物实验观察发现:
①与性器官的成熟及胚胎发育有关
②与肌肉细胞营养有关
2?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特别是婴儿型)有关
3?抗氧化作用 人类未发现缺乏症,临床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等
维生素K
肝、菠菜等,肠道细菌可制造 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有关 偶见于新生儿和胆管阻塞症,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等
佝偻病 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早期的症状只是皮肤苍白,多哭吵,易出汗等,以后将会发生颅骨软化,卤门晚闭,出牙和走路较晚,下肢呈向内或向外的弯曲畸形。防治这种病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在室外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也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服用鱼肝油和钙片。对于严重的患者,可以肌肉注射维生素D制剂。3、4岁以上的儿童,如果佝偻病的活动期已过,后来常会遗留下“鸡胸”、弯腿等畸形。这种情况则不适于用维生素D治疗,在必要时可以做矫形手术。
无机盐
人体内的无机盐以含钙无机盐和含磷无机盐的含量为最多,其中含钙无机盐的总量可达700~1 400 g。含钙无机盐的绝大部分构成骨盐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主要分布于体液里。钙除了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以外,还有几种作用:维持细胞正常的通透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当血液中钙的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能出现手足抽筋和惊厥等症状;参与肌肉收缩,对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有重要的影响,钙过多可能引起心肌紧张,心跳减慢甚至停止;参与血液凝固,没有钙离子,血液不能凝固。
含磷无机盐与含钙无机盐构成的骨盐存在于骨骼、牙齿中。磷是构成核酸、磷脂等的成分。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各种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等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体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对此,有的医生提出,为了保证家庭的食品安全,提倡食品安全健康自助法,具体地说,就是重点做到净、透、分、消、密这五个字。
净 从市场买回的蔬菜,先要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20~30 min),然后冲洗干净,这样就可以去除蔬菜中一部分残留的农药。其中,果菜和根菜浸泡和冲洗的时间可以少一些,叶菜浸泡和冲洗的时间则应当长一些。需要削皮的蔬菜一定要将皮削去。另外,为了减少维生素的流失,蔬菜应当先洗后切。
透 食物的加热一定要到火候,也就是一定要把食物做熟了,不能盲目追求鲜、嫩。只要食物做熟了,食物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与卵等就会死去。要少吃生猛海鲜,不吃涮得不透的肉以及未洗干净的生菜等,避免将附着上面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与卵等吃进体内。
分 做菜时一定要生熟分开。切熟食时要用专用的刀和案板,使用前还要将刀和案板清洗一下。冰箱不是保险箱,熟食不能存放过久。病人和健康人的餐具应当分开放置。病人的餐具应严格消毒。家中的有毒物品如杀虫剂、灭鼠药等,标志一定要明显,并且不能与食品混放在一起。
消 消就是消毒。开水煮沸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消毒方法。餐具经过清洗可以去除大部分微小生物,如果煮沸几分钟则效果会更好。
密 密就是密闭存放。由于一些家庭现在都有暖气和空调,即使冬天的室温一般也都在十几摄氏度以上,所以,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暴露在外的剩饭、剩菜很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及时放到冰箱或冷凉的地方,并且不宜存放过久。
中小学生更应当关注食品安全。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要求中小学生做到以下8点:
1.许多饮料中都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造色素等,并且由于糖分含量多而热量很高,中小学生经常饮用这样的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等,预防一些传染病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3.生吃的瓜果和蔬菜要洗净,避免农药中毒。
4.选择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5.尽量少吃时间过长的剩饭、剩菜。如果吃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没有卫生保证的生食,如生鱼片、生荸荠等。
7.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
8.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烧烤等食品,这是因为这类食品往往含有比较多的污染物。
绿色食品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可见,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也叫做“石油农业”),会对环境、资源以及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危害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女士以密歇根州东兰辛市为消灭伤害榆树的甲虫所采取的措施为例,披露了杀虫剂DDT危害其他生物的种种情况。该市大量用DDT喷洒树木,树叶在秋天落在地上,蠕虫吃了树叶,大地回春后知更鸟吃了蠕虫,一周后全市的知更鸟几乎全部死亡。卡逊女士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全世界广泛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药品已经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经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除此之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祸患,可能几年内无法查出,甚至可能对遗传有影响,几个世代都无法察觉。”卡逊女士的论断无疑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扩展到欧洲和日本的旨在限制化学物质过量投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机农业”思潮影响了许多国家。一些国家开始采取经济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励、支持本国无污染食品的开发和生产。自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后,许多国家从农业着手,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减缓石油农业给环境和资源造成的严重压力。欧洲、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了生态农业的研究。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我国决定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并且将它们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在我国的产生有其必然性: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决不能沿袭以牺牲环境和损耗资源为代价的发展经济的老路,必须把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要建立和发展确保农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而开发绿色食品正可以推动这种生产方式的建立。第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开始由温饱水平向小康水平过渡,环境保护意识和对食品无污染的需求越来越高,以无污染、安全、优质和营养丰富为内涵的绿色食品正好可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转型的需求。第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必然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绿色食品的推出,有利于加强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维生素是怎样发现的
  维生素是营养素中发现最晚的一类,它的发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避免了众多维生素缺乏症的困扰。维生素的发现是生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总体来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维生素缺乏症的确认
  早在1870年,法国化学家让·仲马(Jean Dumas)就通过实验发现:食物中除了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水以外,可能还存在某种对生命和健康来说不可缺少的微量物质。1880年德国化学家鲁宁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他们的意见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人们对维生素的认识,还是从寻找脚气病细菌开始的。在东南亚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居民们长期受着“脚气病”的折磨。患这种病的人会觉得身体疲乏、手脚无力,最后导致死亡。19世纪末,已经发现许多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错误认识:所有疾病都是由细菌造成的。荷兰病理学家、细菌学家克里斯蒂安·埃克曼(Christian Eijkman)特地前往当时的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尼)去追踪人们认为会造成脚气病的细菌。结果他失败了。他找不出一种脚气病患者独有而正常人身上没有的细菌。在1896年,医院里养的一些鸡得了一种叫做“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发病的症状和人患脚气病时那种衰弱无力的表现相同。这一发现使他很受鼓舞。他认为:只要能找到使鸡感染上多发性神经炎的细菌,也就找到了脚气病的致病菌。奇怪的是:正当他在鸡身上查找细菌的时候,所有的鸡忽然一下子都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调查发现,是因为鸡的饲料变了,由病人吃剩的白米饭换成了更廉价的糙米。经过反复试验,结果证明确实是这样。由于埃克曼没有找到脚气病细菌,他便认定脚气病是某种毒物引起的。他断定白米的谷粒中含有毒素,而谷皮中有某种可以中和毒素的物质。
  同埃克曼一起工作的一位荷兰生理学家戈里特·格里内斯(Gerrit Grijins)持有不同意见,他感到应该另辟思路。他于1901年提出,问题可能在于大米中缺少了谷皮中所含的某种人体和鸡所必需的物质。这样,“生物机体会因为缺乏某种重要物质而患病”这一说法第一次被认为是可能成立的,脚气病才开始被看作是一种营养缺乏症。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弗列德里克·高兰·霍普金斯(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从1906年开始,对营养缺乏症进行了长达6年的研究。他提出食物中可能存在着许多微量物质,人体本身不能产生这些物质,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缺少这些物质则会患病。他还指出:脚气病是营养缺乏症的一种,坏血病和软骨病也同样是营养缺乏症。
  2.维生素的提取和命名
  后来的研究发现,抗脚气病的物质是溶于水的,于是便先把它溶解在水里,再用其它试剂进行化合。1912年,以铃木梅太郎为首的日本化学家小组成功地提取了少量的抗脚气病物质。
  当时在英国工作的波兰生物化学家卡西米尔·富恩克(Casimir Funk)发现:抗脚气病物质是一种“胺”。他由此推测,有一系列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胺。拉丁文中“生命”一词是“维他”(Vita),富恩克将它与英语的“胺”(amine)这个字拼合起来,把这些物质命名为“维他命”(Vitamines),意为“维持生命的胺”。后来,人们发现这些物质并不都是胺,于是做了适当的改动,去掉了词尾字母e,使它和胺的字形不完全相符,变成了Vitamin,一直延用至今,我们称它为维他命或维生素。
  191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艾尔默·麦克柯鲁姆和马格里特·戴维斯发现,黄油和蛋黄中似乎有某种保持正常发育所需要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脂溶性的。后来的研究还发现,缺乏这种物质,白鼠的眼睛也出了毛病。人缺乏这种物质时也会患“夜盲症”。可见,能治夜盲症的脂溶性维生素和能治脚气病的水溶性维生素是两种不同的维生素。由于一时很难弄清这2种维生素分子的结构,麦克柯鲁姆和戴维斯决定不再赋予维生素学名,而利用字母表来解决问题。他们把发现的脂溶性维生素称为“维生素A”,把水溶性抗脚气病物质称为“维生素B”。就这样,维生素开始用字母来命名了。
  3.众多其它维生素的发现
  在埃克曼发现抗脚气病物质后,寻找抗坏血病物质的工作也展开了。1912年终于有人发现豚鼠能够患坏血病,但只要在饲料中增加一点白菜,它就不会患病。于是终于找到了这种水溶性维生素。1920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杰克·德鲁蒙(Jack Cecil Drummond)提出抗坏血病物质应该有自己的代表字母,于是把它叫做“维生素C”。
  霍普金斯和富恩克都认为软骨病也可能是一种维生素缺乏症。人们早就知道鱼肝油可以防治软骨病,但是,鱼肝油同样能够防止夜盲症。那么,维生素A会不会是抗软骨病物质呢?1922年,麦克柯鲁姆决定对鱼肝油作加热充氧试验。冷却后,它失去了防治夜盲症的作用,但仍然还能防治软骨病!这就是说抗软骨病物质是一种新的维生素,他把它命名为维生素D。
  1922年美国解剖、胚胎学家赫伯特·麦克利恩·伊文斯(Herbert Meclean Evans)和斯科特发现了一种既不是维生素A又不是维生素D的脂溶性维生素。缺少这种物质老鼠就不能繁殖。他们把它命名为“维生素E”。1929年丹麦生物化学家亨利克·达姆(Henrik Dam)又发现了维生素K。
  接着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人们发现维生素B不是单一物质,它是一种复合维生素。1927年美国动物营养学家威廉·戴维斯·萨尔蒙(William Davis Salmon)配制出了2种维生素B的样品:一种能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和另一种能促使老鼠发育的维生素B2。
  后来发现,维生素B并非仅仅包括这2种,而是整整一族。给B族维生素编号也造成了一阵混乱,不时有人宣布发现了新的维生素B,编号一下子排到了B14。事实证明,大部分都搞错了,除了B1和B2以外,还有B6和B12。而B族维生素中的“生物素”、“泛酸”、“叶酸”和“烟酸”则从未采用过字母与编号并用的名称。
  从本世纪初发现维生素A到1948年确定的维生素B12,前后共发现了13种维生素。这些维生素的结构今天已全部搞清,至于其作用机理,有些已基本明确,有些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因此碘的摄取与甲状腺疾病有密切关系。现将有关内容再作简要介绍: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最后痛苦地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了。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 ? ? 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那么,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后来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提取出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并证实坏血病就是维生素C缺乏症。 疾病简介 坏血病(scurvy),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所以维生素C缺乏病主要是指坏血病。但维生素C缺乏不仅能引起坏血病,还与炎症、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患有关。坏血病在历史上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过去几百年间曾在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特别是在远航海员中尤为严重,故有“水手的恐怖”之称。关于坏血病的明确记载始于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时代,有的学者追溯至公元前Hippocrates时代,另据称,在原始社会人类的遗体上也曾发现坏血病的遗迹。关于坏血病的防治,早在17-18世纪就已经发现可以利用新鲜蔬菜、柑桔及柠檬等防治。1753年Lind的坏血病名著问卷心菜、肾上腺中提取出抗坏血病物质-“已糖醛酸”(hexuronic acid)。与此同时,的化学结构,1933年Reichstein人工合成成功,从而,人类终于征服了坏血病。但有关维生素C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则远未结束。 病因和发病情况: 主要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而致病,人工哺乳婴儿及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新鲜果蔬菜(嗜酒、偏食等)、或长期感染对维生素C需要量增多时,可患本病。 症状: 维生素C缺乏后数月,患者感卷怠、全身乏力,精神抑郁、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淤点、淤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处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 预防: (1)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丧失。人工喂养婴幼儿应添加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时、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均应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 (2)对症处理 如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自能愈合。
  一、碘的分布规律
  自然界中的碘元素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一般可溶解于水中,因此碘随水的流动而流动。水流的方向是由高向低,因此地面的碘亦随水流而呈下列分布趋势:深山区<半山区<平原<沿海。因此,一般内陆山区比较容易缺碘,水中含碘量可少于5微克/升。沿海低洼地则积碘较多,水中含量可大于200微克/升。如青海大部分地区水中碘仅0.7微克/升左右,而上海地区的水中碘为20微克/升左右;有些沿海地区水中非但不缺碘。甚至过量,如我国的渤海湾,饮用水中的含碘量高达1000微克/升。
  二、人体适宜的碘摄取量
  经研究发现:当水中碘低于5微克/升时,随碘含量的降低甲状腺肿患病率增高,当水中碘大于200微克/升时,随碘含量增加甲状腺肿患病率也愈高。例如我国青海省水中碘含量普遍较低,其中贵德县在1974年甲状腺肿发病率为33.9%,而在河北、山东沿海地区自然界碘含量丰富,却也有本病流行。渤海湾的海滨居民因长期饮用高碘饮水,其甲状腺肿的发病率竟高达28.4%。摄入过多的碘导致甲状腺肿,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内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而产生甲状腺肿大,故称为高碘性甲状腺肿。据报道,过量摄入碘除了引起甲状腺肿以外,还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甚至可能诱发甲状腺癌。
   在正常人群中,一般每日摄入的碘量宜为150微克左右,正常范围75~225微克。
  三、碘中毒
  人体摄取碘一般是通过摄入水、粮食、蔬菜时摄取碘的化合物。如果口服单质碘,将会引起口腔、食道、胃粘膜的灼伤并引起疼痛,或者引起过敏反应。例如小儿口服碘酊3~4毫升可致死亡。因此口服单质碘对人体有害。
牙齿的功能在于咀嚼食物、维持颌骨的发育和发音的清晰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一生中要长2次牙。正常情况下,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出乳牙,2岁左右出齐,共20个。6~7岁乳牙开始自然脱落并逐渐长出恒牙,12~13岁左右完全脱落而更换恒牙。没有不换的乳牙。如果出牙太早或太迟,应想到身体其它部分有否疾病?通过观察牙齿的生长,可以大略推知全身骨胳的发育情况。牙齿发育明显迟缓,可见于先天性脑垂体功能低下、佝偻病等全身性疾病。由于乳牙在胎儿期已具雏形,所以母体的健康及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乳牙的生长好坏。
  小儿牙齿的保护重点在于:(1)防龋;(2)整齐。
  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是牙齿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常见病。在儿童、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不论乳牙、恒牙均可发生。从牙齿的结构来看,由于乳牙钙化程度低,牙体硬组织薄、髓腔较大,因此乳牙的龋化速度快,容易波及牙髓。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乳牙反正是要换的,坏就坏吧,而不带孩子去医治。殊不知,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龋齿内的细菌可通过血液、淋巴循环而引起关节、心脏、肾脏等疾病。因此,龋齿太多太重,不但使人痛苦,还影响咀嚼消化,不利颌骨发育,并能诱发其他疾病,危害甚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乳牙的疾病还会影响恒牙。因为乳牙下面就是恒牙的牙胚,如果乳牙龋蚀很厉害,就会直接影响到恒牙,所以有的恒牙还没长出来就已经坏了。其次,乳牙的过早脱落也会影响恒牙的生长,这时由于没有乳牙的限制,生长出的恒牙往往占据了较大的位置,而后长的却可能无处容身,造成了牙齿生长歪斜,发生错位咬。
  整齐的牙齿不仅美观,也利于防龋,因为多数龋洞发生在不整齐的缝隙之间。因此,乳牙有了问题需要及时医治。
  作为家长,要防止孩子偏食挑食,重视合理营养,给正在生长的乳牙以充足的原料。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好乳牙的防龋工作。并改掉咬手指、咬嘴唇及用舌舐牙的习惯,及早治好慢性鼻炎,不让孩子张嘴呼吸,这样后长的恒牙就整齐健全。
龋齿俗称“虫牙”或“虫蚀牙”,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常见、最普遍的口腔疾病。它是牙齿硬组织在口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作用下,逐渐发生变色、软化和缺损的一种疾病。龋齿如不及早治疗,在换牙时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发和颌骨的正常发育,晚期则使牙髓暴露,可引起多种口腔疾病,同时随着牙体硬组织的被破坏,不仅损害了咀嚼的功能,且使面部一侧肌肉发达,另一侧肌肉萎缩,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1、龋齿的发病因素
  龋齿的发生常有多方面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l)细菌的作用 细菌的存在是龋齿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经实验证明,牙齿完全不接触细菌就不会发生龋齿。口腔内细菌如链球菌、乳酸杆菌能使碳水化合物发酵,在发酵时不断产生乳酸,乳酸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使牙齿脱钙破坏,有机质溶解,形成龋洞。同时细菌产生的蛋白质溶解酶,更加剧了牙齿硬组织的崩溃。
  (2)食物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改变,人们增加了糖的摄入量。在碳水化合物中。蔗糖对龋齿发生关系最大,这种物质粘滞性大,易于停留齿间而又易发酵、极有利于细菌基质的形成和酸的产生。相反,粗糙而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利于牙齿的清洁,又不易于发酵,一般不引起龋齿。
  (3)唾液 唾液是牙齿和细菌所处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的量和质对龋齿的发生都有密切的关系。如唾液量大,流速快,冲刷作用强,不易患龋齿,反之,唾液量小,流速慢,粘性大,则易患龋齿,唾液的酸碱度和钙、磷、氟等元素的含量以及蛋白质溶解酶,对龋齿的发生与否均有作用。
  (4)牙齿本身的结构 钙化不良,结构松散的牙齿抗龋力低。牙齿排列不整齐,彼此有重叠,牙与牙之间有缝隙、裂沟,这些地方常造成食物的滞留、细菌的存积,因而也成为龋齿的好发部位。
  (5)营养和维生素缺乏 偏食,无法摄取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牙齿营养所需原料得不到及时供应,至使牙齿缺钙、磷,缺维生素A、B、D以及氟等物质,也易引起龋齿的发生。
  (6)其它因素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某些内分泌紊乱、结核病、胃肠疾病患者龋齿发生率也高。
  2、龋齿的预防
  根据龋齿的发病原因,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消除口腔致病菌 细菌在龋齿的发生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减少或消除口腔内致病菌的存在是预防龋齿的有效途径。养成早、晚及饭后漱口刷牙的良好习惯,既可减少细菌在口腔内的滞留,同时也可消除细菌的滋生环境,是一种简便易行而效果良好的防龋措施。
  (2)隔绝致病因素对牙齿的侵袭 牙沟中细菌和食物残渣容易停留,是龋齿的好发部位,因此应用防龋涂料来封闭这些部位从而隔绝细菌对牙齿的侵袭。
  (3)饮食多样化,提高抗龋力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食;减少对糖的摄入量,平时不要吃过多的糖果,临睡觉前更不要吃甜食;多吃粗粮和含有纤维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以此满足牙齿生长发育所需的原料——无机盐、多种维生素、蛋白质。
  (4)谨慎使用氟化物,保护好牙齿 氟化物可以直接增强牙齿的抗酸性能力,也可改善口腔环境,减少口腔产酸菌的数量。曾长期用于龋齿的预防,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氟对人体会产生多种危害,滥用氟化物,盲目搞饮水加氟,对人体与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另外,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期将龋齿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还要广泛深入做好宣传工作,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龋齿已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把龋齿放在心血管疾病和癌之后,列为全世界第三位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
动物的摄食器官和摄食方式是相适应
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重点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
  几类食物(大米、麦粉、瘦肉、鱼、花牛仁、豆油)的图片(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本部分1课时)
  (举一俗语,导入新课)
  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略,下同。)
  人虽然能从事各项活动,但食物是人的命根子。这是因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如生长发育、组织细胞更新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是由食物供给的,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完成的。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消化和吸收)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食物来源是什么?这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板书:第一部分 营养物质)
  (联系旧知识,引了六类营养物质)
  初一时,学过种子的成分知识。想一想,种子(如玉米种子)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学生答)
  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六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水、无机盐。
  (观察几类食物,分别讲述蛋白质、糖类、脂肪的知识。)
  (教师出示挂图,观察、提问)观察画面上的6种食物,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是鱼、瘦肉,大米、麦粉含淀粉(糖类)较多,花生油、豆油含脂肪多。下面分别讲述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和主要食物来源。(边讲边板书)
  这三类营养物质,蛋白质以供给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为主,糖类以供给能量为主,脂肪以贮能备用为主。
  (自读课文,师生讨论。讲授维生素内容。)
  引入:100多年以前,生理学家认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只是蛋白质、糖类、脂肪和水、无机盐等五类,后来才知道食物中还有一类营养物质对人体是必需的。人体对这类营养物质需要量很小,但它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引起疾病。这类营养物质后被科学研究工作者所证实,命名为维生素。维生素种类很多,现简要介绍其中的4种。
  4.维生素(板书):提出要求,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按食物来源、主要功能、缺乏症三项分别自读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内容。
  (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问题1:为什么说患夜盲症的人应该多吃一些动物肝脏?(教师先简介什么是夜盲症)
  因为肝脏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A能维持人的正常视觉。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用羊肝治疗“雀目”(夜盲症),这是科学的,因为羊肝所含的维生素A比猪肝、牛肝中维生素A多。
  问题2:为什么长期以精米为主食的人有可能患脚气病?
  脚气病是一种新陈代谢发生障碍的疾病,可出现肢体麻木、反射迟钝、心脏肥大、下肢疼痛等症状。不是人们常说的“脚气”、“脚癣”。
  因为精米中含维生素B1少,所以长期吃精米的人,可能会使体内缺乏维生素B1而患脚气病。
  问题3:为什么常吃蔬菜和水果的人一般不会患坏血病?(答略。)
  问题4:儿童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会患什么病,为什么?(答略。)
  (简要介绍水和无机盐的知识。)
  5.水(板书):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6.无机盐(板书):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但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无机盐中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有关几种主要无机盐的食物来源,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
  (师生共同对本节内容作小结。)
  本节内容可以归纳如下几个要点:
  1.食物中可供人体利用的成分,通常称为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类营养物质。
  2.各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一定的作用。归纳起来对人体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细胞的成分和组织更新的原料,如蛋白质、无机盐等;二是提供能量,如糖类、脂肪等;三是调节生理活动,如维生素等。
  3.绝大多数食物虽然都含有六类营养物质,但每种食物的含量不同。一般说,谷类食物含淀粉多一些;肉类食物含蛋白质、脂肪多一些;蔬菜水果类含维生素、无机盐多一些。所以,我们要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满足人体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目的
  1.了解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
  2.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3.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营养成分的吸收。
  4.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利用。
  5.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重点
  1.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以及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
  3.观察小肠绒毛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准备
  消化系统挂图,唾液腺挂图,牙齿模型、牙齿构图,十二指肠和胰腺、胆囊位置关系图,胃及胃壁结构图,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两个实验的实验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
  (本部分共安排3课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食物中含有哪几类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2.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能被消化系统直接吸收,而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作用才能被吸收。那么,消化系统怎样消化食物,营养物质又怎样被吸收?这就是第二部分的学习内容。(板书:第二部分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自读课文,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要知道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先要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板书)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46—47页。观察“消化系统模式图”默读时思考这几个问题:①消化系统包括哪两大部分?②消化道有哪些器官组成?在自己身上说出胃、小肠的大致位置。③说出消化腺肝脏在人体内的大致位置。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挂图,按下列表解概述,表解可自制成投影片,下同。)
  消化道(消化管)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它从口腔开始,依次足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最后为肛门。
  消化腺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它们分别由各自导管与口腔和小肠相通。另一类是在消化道管内的小腺体,有胃腺、肠腺、它们数量多,各直接开口于胃和小肠内。消化系统模式图上看不到胃腺、肠腺。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
  (观察、实验、设问,讲授各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一)口腔(板书)
  教师简述:口腔里有牙齿、舌和3对唾液腺的导管开口,重点讲牙齿。人的一生有两套牙齿:乳齿和恒齿。出生后4—6个月开始长乳齿,到两岁左右出齐,共20个。6岁后开始换牙,到12岁左右换齐,为恒齿,一般在18岁以后长智齿4个,共32个。有的人智齿不一定出齐。
  设问:1.从外形上看,每个牙齿可以分为几部分?
  2.构成牙齿的物质有哪两类?我们日常能看见的一层呈乳白色的物质叫做什么?有什么物理特性?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板书:
  
  设问: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生牙疼?会造成什么后果?怎样保护你的牙齿?
  有的人发生牙疼是由龋齿引起的。当坚硬的牙釉质受损时会形成龋洞,受冷、热、酸、甜等刺激会发生牙疼的现象。当龋洞逐渐扩展,深入到牙髓腔后,食物刺激牙髓,疼痛会加剧,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牙髓炎、牙根尖周围组织发炎。
  最主要的是做好口腔卫生。如要养成每天早、晚刷牙,饭后立刻漱口的习惯,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
  (二)胃(板书)
  教师简述:同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胃的入口叫贲门,胃的出口叫幽门。
  设问:想一想,胃有什么功能。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使食团和胃液充分混合后,形成食糜,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出示教具、设问、观察)胃壁可分为几层?胃壁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胃壁较厚,可分为四层:由内向外分别是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粘膜有许多皱襞,当胃扩张时皱襞消失,增大容积,便于贮存食物;粘膜里有许多胃腺,胃腺开口在胃壁的内表面,分泌的胃液流入胃内。肌肉层发达,有三层平滑肌组成,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胃的蠕动,把胃内的食团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像粥样的食糜,并初步消化蛋白质。
  板书:
  1.结构:粘膜层(胃腺)、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
  2.功能:贮存食物,食团与胃液混合成食糜,初步消化蛋白质
  (三)小肠(板书)
  (出示教具、设问、观察)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那么请同学想一想,小肠有哪些特点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小肠又细又长,盘曲在腹腔的中下部。成人的小肠全长5—6m。
   小肠的开始一端叫十二指肠,约有12个手指并排在一起那么长,故名。从肝脏和胆囊来的总胆管和从胰腺来的胰管都开口在此。肝脏分泌的胆汁,贮存在胆囊里,进食后,胆囊收缩,胆汁经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
  小肠壁结构与胃壁相似,也分为四层。粘膜内有许多肠腺,分泌肠液,流入小肠。
  设问:小肠内表面有什么结构?我们做一个实验来研究。(教师简述,学生动手做实验。)
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教学目的
  了解有关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阐明讲究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道理,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部分课时)
  (说理直接导入)
  “生命首先在于营养”。合理营养能使身体生长发育良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保护身体健康。如果营养不良或营养过量,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营养缺乏或肥胖症等。为此我们要重视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那么,怎样做好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三部分 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边议边讲。)
  提问:
  1.人体需要哪六类营养物质?
  2.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量是不同的。下列四类食物中,各类含量较多的是什么营养物质?
  谷类 肉类 蔬菜水果类 奶和奶制品类
  设问:要做到营养卫生,首先要注意合理膳食。那么,什么是合理膳食?
  根据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适当搭配膳食,以满足人体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这种膳食叫合理膳食,又叫平衡膳食。
  一、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板书)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随年龄、健康状况和劳动强度的不同而有差别。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能量的需要较多,13—15岁的青少年每类需要的能量平均约为10450千焦(KJ),相当于从事轻体力劳动成年人的需要量。青少年需要较多的蛋白质,体重49kg的13—15岁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蛋白质为80—85g。而25—45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质约为60—65g。青少年对钙、铁和维生素需要量也较多。因此青少年的膳食中除保证提供热量外,应有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不仅要做到合理膳食,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板书)
  提问:结合自己的情况,应该怎样安排一日三餐呢?
  1.一日三餐,按时进食:早餐要吃好,其热量约占全日摄入总热量的30%,午餐要吃饱,约占40%,晚餐要吃少,约占30%。
  提问:你有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的习惯吗?为什么说这些是不良的卫生习惯?
  2.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提问:为什么饭后不能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3.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饭后休息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再进行体育活动,较为适宜。
  提问:请举出一些食物中毒的例子?怎样预防?
  4.预防食物中毒。
  
  举实例,说明预防方法。(巩固运用)
  提问:
  1.有的同学不爱吃肉类和蛋类食物,也有的同学不爱吃蔬菜和水果。这样时间长了,身体里会缺乏哪些营养物质?
  2.有的同学为了“减肥”,采用过度的“节食”方法,这样做法好吗?为什么?
课件35张PPT。食物与摄食三动物的摄食 1摄食:动物机械性的获得
食物,并将其咀嚼和吞咽
的过程 。2不同的动物 有不同的捕食方式 和捕食器官←3口器:昆虫取食的器官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是最原始的口器形式,适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天牛、金龟子等的口器。 蜂类嚼



器 蛾蝶类虹吸式口器 蝇类舐吸式口器蚊类的刺吸式口器蜻蜓的口器?四牙--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切牙尖牙磨牙1牙的分布:2 牙的结构A外观:
分牙冠 牙颈 牙根
B纵面:
牙釉质、牙本质、
牙骨质、牙髓 牙冠牙颈牙根牙釉质牙腔牙质牙 齿3龋齿 产生原因细菌的化学作用引起的1细菌把糖转为酸2酸 腐蚀 牙釉质和牙本质如何防止牙病好的 刷牙习惯
用适当的 清洁材料
少吃 甜食
均衡日常饮食
有规律 的牙齿检查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