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复习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本题共 道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 )
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A.3 m/s B.6 m/s C.6.3 m/s D.0
二、填空题 (本题共 道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 )
2.“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 道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 )
4.甲同学用脉搏跳动次数作记录时间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1)甲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见下表:
次数 测量时间/s 跳动次数
1 30 44
2 60 90
3 90 135
4 120 179
总计
规律
次每秒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脉搏每跳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甲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在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观看乙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的信号。甲看到终点同学的信号时,共数得脉搏跳动22次,请计算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5.用皮尺和停表测量一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时,4位计时员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
10
20
30
40
时间t/s
3.2
5.3
6.8
9.2
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在各段路程上,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跑点到10 m处是________ m/s;
(2)从10 m处到30 m处是________ m/s;
(3)从30 m处到40 m处是________ m/s。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本题共 道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 )
6.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如图所示,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求:
(1)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小车做什么运动?
1.【答案】A
【解析】最后3 m的平均速度 v= =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最后三米的平均速度,所以A正确。
2.【答案】方法一:利用汽车上的速度计和计时设备测出长度。方法二: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测量长度。
【解析】本题是开放型试题。隧道长度的测量,从物理知识角度,就是长度的测量,一是长度的直接测量,二是利用s=vt计算s。不下车,无法用尺测量,可以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记下进隧道口和出隧道口时里程计上的数据,两数据之差即为隧道的长度(单位是km)。利用汽车上的速度计,尽可能让汽车匀速驶过隧道,并记下车速v车,用手表等计时设备记下从进入到驶出隧道所需时间t,算得s隧=v车t。
3.【答案】12.50 0.125
【解析】由题图可知:小球从 A点到 F点共运动了12.5 cm的路程;小球从 B点到 E点的路程s=7.50 cm=0.075 0 m,时间 t=0.6 s,小球从 B点到 E点的平均速度 v= =0.125 m/s。
4.【答案】(1)300 s 448次 1.5 0.67 s (2)6.8 m/s
【解析】(1)根据甲同学测定的结论可知:总计测量时间300 s,总计脉动次数448次,平均1.49次/s,为便于使用可近似为1.5次/s,即其脉搏每跳动一次用时约0.67 s。
(2)乙同学跑100 m所用的时间为 t= =14.6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v= =6.8 m/s。
5.【答案】3.1 5.6 4.2
【解析】从表格中可分别知道每段路程对应的时间:s1=10 m,t1=3.2 s;s2=20 m,t2=3.6 s;s3=10 m,t3=2.4 s。再根据公式v=s/t,可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速度v1、v2、v3。
6.【答案】(1)0.75 cm/s (2)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或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小车从乙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是本题的关键。
(1)小车运动的距离s=4.5 cm,小车运动的时间 t=6 s,小车的运动速度 v= =0.75 cm/s。即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0.75 cm/s。
(2)由题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运动距离s 1=2.5 cm,用时 t 1=2 s,则 v 1= =1.25 cm/s;
小车从乙到丙用时 t 2=4 s,距离s 2=2 cm,则 v 2= =0.5 cm/s;
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快、后段路程运动慢,所以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或减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