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黄河颂
光未然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激趣导入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文题背景
【文题解说】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黄河颂”即歌颂黄河,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题目点明了诗歌赞颂的对象和内容。
文题背景
【创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感悟诗歌节奏美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全班齐读诗歌。
感悟诗歌整体美
1.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大意。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黄河两岸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代表着英雄的中华民族。
感悟诗歌整体美
2.悟读诗,体会诗歌的整体美。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句子。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感悟诗歌整体美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啊!黄河!”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欣赏诗歌语言美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把握“啊!黄河!”在结构上的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欣赏诗歌语言美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欣赏诗歌语言美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的理解,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其次,应该和诗歌结合起来理解。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欣赏诗歌语言美
4.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亲切、自然、直抒胸臆。
5.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 为什么
否。表达了中华儿女有着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民族精神。
欣赏诗歌语言美
6.师概括本诗的语言特点。
在“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干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同时歌颂了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气势,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拓展迁移
用“我欣赏这首诗 ,因为 ”
的句式说话。
生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2: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也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般的风采。
生3:我欣赏这首诗铿锵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生4: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拓展迁移
生5: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说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好与差决定着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
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要以富于个性化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齐诵这首诗歌。
布置作业
《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布置作业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
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布置作业
2.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2)“屏障”指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泉。(3)“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