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中外经济发展史
1. (17·泰州)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面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依据材料一说明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材料二 下面是我国古代两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示意图
(2)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分别说出两项水利工程的名称。
都江堰和大运河。
材料三 宋代南北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北方 大量粮食从南方引进。 煤开采量世界第一;产铁中心。 汴京因为南方物资的大量运入而繁荣。 ——
南方 引进占城稻并推广种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金属冶炼业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陶瓷业、造船业迅速发展。 城镇兴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A__”在四川地区出现。 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__B__进行专门管理。
(3)完成材料三A、B两处内容的填充。依据材料三,概括出宋代经济的主要特点。
A:交子;B:市舶司: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兴盛;海外贸易发达;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重视水利的兴修;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为了供应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运输,……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一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从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材料二 1911年—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模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2)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形成的内外两个原因。
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内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
材料三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年度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成就的原因。
成就:工农业生产产量都明显增加,重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简表
时间 1979年 1989年 1997年
深圳国内生产总值 1.96亿元 93亿元 1 130.01亿元
时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20 370亿元 102 398亿元 421 368亿元
我国进出口(2001年) 总额5 098亿元,外汇储备2 000亿美元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4)材料四中反映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国速度”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列举其中一个方面的成就并进行简要阐述。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到2000年,我国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型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中“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体制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火车的发明。由农业—乡村型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1926年,苏联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管理体制被称为什么?
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
材料三 1933年3月6日,他(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到4月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并指出该措施体现了新政的什么特点?
措施:整顿银行,恢复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材料四 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4)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总结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
重视科技教育;国家干预经济;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美国的援助。
材料五 经济全球化……首先,它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其次,全球化在创造更多的增长财富机会的同时,又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对主权国家来说,经济的无国界化已经把经济安全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5)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1995年诞生了哪一国际经济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趋势,材料五提出了那些重要观点,请作归纳概括。
世界贸易组织(WTO)。观点: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风险加大,主权国家开始重视经济安全问题。
专题十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需要各方面的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
——蒋勋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实质。
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欧洲人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对海外探险活动的支持。影响: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四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在100多年时间里能够领先于世界,完全得益于它第一个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钱乘旦《英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展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王和议会有何关系?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议会高于王权(王权受议会限制)。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2)材料二宣布解脱哪一国的殖民统治?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英国。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材料三 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
(3)材料三中的“战争”是哪一重大事件?“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材料四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五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4)材料四、材料五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历史作用有哪些共同之处?
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题九 中外经济发展史
专题解读
线索一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
(一)古代的经济发展
时期 事件 成就或意义
夏商西周 原始农耕业快速发展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 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秦朝 秦始皇派人兴修灵渠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汉朝
汉武帝治理黄河 水患减少,被淹土地变成良田,有利于农业发展
丝织业和冶炼技术提高 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生产力
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1)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2)长安和洛阳十分繁华
南北朝 (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南迁人民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使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发展迅速(2)孝文帝改革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隋朝 开通大运河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唐朝 (1)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2)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3)农耕技术进步,蔬菜有许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占有重要地位(4)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1)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形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黄金时期(2)发达的经济与清明的政治相辅相成,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最繁荣阶段
宋朝 南方农业(占城稻、茶树等)、手工业(丝织业、瓷器)和商业继续发展 (1)经济重心南移,表现为:①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很快,逐渐超过北方。②南宋时期,丝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景德镇成为“瓷都”,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2)宋代商业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出现纸币,有利于商业发展
元朝 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治理黄河,修运河 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也很频繁
明清
经济继续发展 (1)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花生等农作物并推广种植,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2)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3)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性贸易城市(4)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封建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世隔绝的政策,阻断了对外交往的步伐,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摧残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伍
(二)近现代的经济发展
事件 成就或意义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的赔款和外国资本的涌入,严重损毁了中国自然经济,近代中国经济只得在积贫积弱中惨淡起步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自强”与“求富”旗帜的指引下,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的近代化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民族资产阶级深受鼓舞,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民族工业再度受挫(4)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有得到恢复;近代民族工业总体上非常薄弱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我国以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项目有一万多个。工业布局有所改善,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工业基础大为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起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青藏高原上的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提前建成(2)从此,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完成,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经济特区的建立,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3)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跨越式迅猛发展
线索二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发展
事件 意义或影响
新航路开辟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起了推动和榜样的作用
法国大革命 (1)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经济思想,对世界历史发展影响巨大(2)拿破仑统治时期,横扫整个欧洲大陆,扫荡了欧洲封建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的发展和壮大
工业革命 (1)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此后,法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上的巨大优势,逐渐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英国的殖民掠夺 (1)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殖民地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发展,英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2)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纷纷步其后尘,资本主义主要国家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经济实力甚至很快超过英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国迅速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2)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3)由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其矛盾重重,最终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
苏俄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经济大危机 (1)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2)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3)德国和日本为应对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
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
“斯大林模式”形成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造成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失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2)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崩溃(3)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欧洲的联合 (1)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2)1993年成立欧盟。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的崛起 (1)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扶植日本,美国大量在日本军购,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高新科技,发展教育,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减缓(3)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继续推行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明显成果,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严峻的经济形势,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最终在1989年纷纷发生剧变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1947年,印度独立。独立后,印度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2)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化国家
非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1)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的历史结束(2)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拉丁美洲的发展 (1)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没收美国垄断资本,新政权大力发展经济(2)巴拿马政府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增加了经济收入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大幅度发展(2)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国际金融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影响进一步加大
拓展设问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规律和特征是怎样的?
(1)过程:①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②从魏晋到唐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③南宋元明清时期,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2)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3)特征:①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2.中国古代南方经济为什么能超越北方?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则相对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3)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
(4)都城南迁,政治中心南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5)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海上交通便利。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制度变革。制度变革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是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源泉。
(2)生产要素的充足供给。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资本高速积累、高素质劳动力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的。
(3)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导的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4.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科学技术在二战时期的大量积累。
(2)世界各国贸易门槛的降低。
(3)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
(4)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增多导致先进国家市场规模增大。
(5)世界各国人口素质的迅速提高。
(6)世界各国的迅速城市化与人口的自由迁移。
5.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你是如何认识的?
(1)全球化是各国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竞争的一体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因此,要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2)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敢于、善于参加这种国家间的合作和竞争,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又要积极防御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