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习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7 07: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_________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___________。
2.南北统一:北宋建立以后,制定____________的统一方针。宋太祖和后继者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__________的分裂割据局面。赵匡胤东京宋太祖先南后北南方3.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解除__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军队的调动,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调换军队将领,_____________。
(2)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地方:派__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对__________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4)财政:取消_______收税的权力,设置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把_____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__大大加强。禁军定期换防分化事权文臣知州节度使转运使中央集权皇权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_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1)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文臣抑制武将提升文官(2)注重发展_____________,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___。
①措施:增加_____________名额,提高__________地位。
②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_______________,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宋朝的_______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________的稳固和社会安定。文教事业科举制科举取士进士读书风气重文轻武尚武轻文政权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用“黄袍加身”这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鉴于五代十国战乱频繁,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统一方针是(   )
A.南北夹击 B.先北后南 C.先南后北 D.东西贯穿DC3.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 
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4.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A5.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C6.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统治者在地方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禁军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7.宋代实行的基本治国思想是(   )
A.重文轻武 B.武夫治国 C.藩镇割据 D.重农抑商DA8.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
A.宋代吸取前代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出身文人A9.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10.“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1.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DB1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收复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13.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DC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
(3)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
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利弊: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使政府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低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重文轻武的国策。15.(2016·湖南永州)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A16.(2016·广西柳州)下图是公元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由汉族建立的政权是(   )
A.辽
B.北宋
C.西夏
D.吐蕃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