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习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7 07:1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建立:_____年,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1368朱元璋应天府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措施
(1)政治上:改革官制。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______制度和 _________,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军事上: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三司丞相中书省兵部(3)特务统治:设立____机构。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成立东厂。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特点:地方和中央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_____________,各自向皇帝负责。
4.影响:皇权高度集中, __________大为加强。厂卫锦衣卫明成祖互相牵制君主专制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
1.变化: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考生对题目的解释,以朱熹的《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有严格的规定,称之为“_________”。
2.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四书五经四书集注八股文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
1.概况: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2.表现
(1)农业: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______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_,安徽的______。南美洲苏州景德镇北京晋商徽商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
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明太祖,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DA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
3.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D4.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  )
A.废除了丞相 B.废除了行中书省
C.废除了三司 D.废除了锦衣卫
5.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
A.通判 B.三司
C.御史 D.厂卫特务机构AD6.明朝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唐太宗 D.宋太祖B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
7.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D8.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分成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D9.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
A.设置明经科 B.开创殿试
C.设置进士科 D.八股取士D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
10.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极具营养价值的食物玉米、甘薯,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
A.隋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C11.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右图手工艺品出自哪座城市(  )
A.苏州 B.广州
C.景德镇 C.杭州C12.明初统治者废丞相、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提高了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A13.“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下列关于“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者都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②两者都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③两者反映出秦朝和明朝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彻底否定  ④两者都反映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而钳制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A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1)材料一中明太祖是通过什么方式坐上皇位的?
通过参加、领导农民起义,取得胜利后称帝。
(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特务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措施: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设立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锦衣卫。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3)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15.(2016·湖南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D16.(2016·江苏泰州)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D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17.(2016·广西百色)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