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7 08:5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板书设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当堂检测
1.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B.西汉早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用的麻做的纸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2.《史记》中不可能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B )
A.分封制 B.《资治通鉴》的编写 C.李冰修建都江堰 D.百家争鸣
教后反思
商洛市初级中学教学设计
科目
历 史
主备
班级
7-10
领导
签字
课题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授课人
教学理念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让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造纸工艺流程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帮助认识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华佗的生平和成就;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教学方法
讲授、合作、探究、交流。
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法。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图片导入?
二、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图中两个人抬着的一捆捆竹简,就是东方朔的奏本。这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为了轻便,人们又用帛写字,但帛价钱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怎么办呢?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
(1)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2)“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
(3)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书写材料?
(4)课件演示:兽骨、龟甲→青铜器→竹、帛→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提问:当时蔡伦用哪些原料来造纸?(用课件展示造纸原料)
讲解: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课件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
2.“神医”华佗。(课件演示:华佗像、“五禽戏”)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
他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五禽戏”,至今仍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较多。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原因。
学生回答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
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入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了帮助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让学生感受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让学生知道伤寒杂病论
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让学生感知医学史上的创举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让学生了解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总结?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原因。
司马迁的父亲是史官,司马迁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就爱好文史;司马迁年轻时到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开阔了视野;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2.《史记》的内容及影响。
(1)提问:《史记》一书的上下年限是什么?
(2)提问:《史记》的写作体裁是什么?纪传体通史。
(3)引导:什么是纪传体呢?“纪”指帝王的传记,按年编写;“传”指将相或名人的传记。按这种体裁写的历史书叫纪传体史书。《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佛教的传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佛教的地位、起源、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基本教义等。
(2)提问:佛教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如何?佛教是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3)提问:当今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4)提问:佛教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兴起?又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5)提问: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哪些?
2.道教的兴起。
(1)提问:东汉时期兴起的道教与佛教有哪些不同之处?
(2)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3)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道教的兴起对我国有哪些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哪些事物与道教有关。
(五)分类总结本节所学内容,交流感受。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说说司马迁能编成《史记》的原因。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过了五年,他的好友李陵由于作战失利投降了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在狱中,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作。后虽被赦,但仍著史不缀,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包括上下3000年的历史。其中战国、秦汉记载较详细。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让学生感受《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 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先生评价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生交流合作谈谈这节课学习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