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教案 1章4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沧田中学 王群辉
教学目的:
1、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噪声的含义 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1
1、 用一台录音机播放一段音乐,仔细倾听,你有什么感受?
2、 如果有几台录音机同时播放不同的音乐,仔细倾听,你有什么感受?
3、 教室里拖椅子,这个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合作交流1
1、 音与噪音
乐音:在学习、工作和休息时,那些令人愉快的、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
噪声:令人厌烦的刺耳难听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是目前污染环境的公害之一,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因此控制噪声很重要。
思考与讨论: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认为有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
2、 听力的损伤
1、 年龄与听力的损伤
活动:放学回家后用机械手表或闹钟或其他发声物体测量你的父母和祖父母的听力距离,然后与你的听力距离做比较,可以说明什么?
(1) 声音的大小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人刚能听到的声音为1分贝,低于12分贝人听起来会感到吃力,正常说话声为40-50分贝。声音达到120分贝以上,2分钟可以使人暂时性失聪。
(2) 听觉的损伤程度也可以用分贝表示,即你的听力在哪些分贝范围。
2、 听力损伤的原因
(1) 先天性的听力损伤:与生俱来或刚刚出生时形成;后天性的听力损伤:出生后发展起来。
(2) 听力损伤分三种类型:即在声波的传导过程中的障碍;
传导性听力损伤及其原因,如耳垢积聚、外耳及中耳发炎、中耳积水、鼓膜破裂等;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包括:自然衰老、过量噪声、脑膜炎等
混合性弱听:由传导性和感音性障碍共同构成的听力损伤。
创设情境2
设问:1、你在电影中看到过无声手枪吗 手枪发射的声音是怎样变为无声的?
2、区高架桥上隔音屏障起什么作用?
合作与交流2
探究活动“减少噪声的途径”
1、 改变人与声源的距离,听到声音的大小可以改变吗?
方法:让录音机或手机或发生叉发生一定响度的声音,站在距离声源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的大小。
2、 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
方法:人与声源的距离不变,只改变声源的材料
3、 用棉花或柔软的纸堵住耳朵是否能起到隔音作用
方法:用棉花或柔软的纸堵住耳朵,当人与声源的位置不变时,感觉收音机的声音。
3、 减小噪声的途径
1、 减小声源的噪声
(1) 改造产生噪声源比较大的机器
(2) 更换噪声比较大的机器
(3) 用金属材料作成蜂窝状装置把噪声源罩起来
2、 在传播过程这减弱
远离噪声或设置屏障
3、 在人耳处减弱
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