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2006年科学学业考试 (化学部分)条目解读金东区教研室 葛新福电话:0579-2343911
电邮:gexinfu@sina.com一、科学考试概述二、化学知识条目解读(考什么)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四、今后教学的建议(应对策略)2006年科学学业考试(化学部分)条目解读一、科学考试概述科学课程的宗旨:引领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考试的内容: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科学考试概述科学课程考试的变化 ◆注重在应用背景中考查基础知识和技能 ◆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实验和实验设计
解释现象和表述结果等◆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及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一、科学考试概述“三维目标”的检测 ◇对于知识与技能,应重点考查学科中的核心知识、原
理和应用技能,并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 ◇对于过程与方法,应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
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应采用直接设题赋分的方
式进行考查,可适当地渗透在前两个方面的考查内容中 应该说明的是,没有试题能脱离特定的“知识与技能”
而单纯地考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化学知识条目解读(一)、物质科学的知识框架物质科学常见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运动
与相互作用能与能源物质的性质水空气金属常见化合物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物质的分类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常见的化学反应运动和力(物)电和磁(物)波(物)能源与社会能量转化与守恒二、化学知识条目解读(二)、化学部分考什么?1、核心内容(为主):☆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溶液的知识(组成、特点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检验(H2 的制取不作要求)☆金属活动性顺序☆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物质分离和检验☆有关反应类型,方程式书写☆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方程式计算等☆实验设计和探究☆能源、科技、环保、新材料等二、化学知识条目解读2、《科学》教材增加的内容(化学部分)第三册第一章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第四册第一章第1-2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第四册第一章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中“原子的同位素”
第四册第一章第5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中“元素周期表”
第四册第二章第6节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第五册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中“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第五册第一章第5节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中“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第五册第一章第6节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中“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
义的有机物”(二)、化学部分考什么?1、核心内容(为主):二、化学知识条目解读3、知识条目的变化:①描述我国水资源的概况及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②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说出一些水中矿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③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④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⑤说出臭氧层的作用
⑥例举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⑦说出温室效应的成因
⑧说出温室效应的利弊
⑨说出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⑩说出空气质量指数主要内容
⑾辨认金属与非金属
⑿说出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⑴对教材增加内容的处理:二、化学知识条目解读3、知识条目的变化:⑵与《05省中考说明》知识条目的比较⑴对教材增加内容的处理:二、化学知识条目解读(三)、不考什么:1、《科学》教材中已经删除的内容:氢气的制取中的氢气实验室制法
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2、对应课标删除的知识条目(不要求的知识条目):用分子运动论观点解释物态变化
氢气的制取 溶解度的计算
同位素 元素周期表
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疑是科学课程考试的重点;探究题,是科学课程考试的亮点。“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是教学研究的方向。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一)注重在应用背景中考查双基(二)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三)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及
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一)注重在应用背景中考查双基1.基础知识的考查[例1]以下是溶液的一些说法: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
⑤稳定 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例2]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
的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例1考的是概念的正确表述或说法,例2考的是概念的运用。[例3]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此漫画情景的是( )A[例4](2005年山东菏泽卷)下列广告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
是( )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
的绿色食品
D.食用合格“碘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D考基础知识不等于考机械记忆 以上试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但都不是直接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和念,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和现象,让学生判断。而学生想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真正理解概念,光靠死记硬背是很难正确解答的。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一)注重在应用背景中考查双基:1、基础知识的考查:2、基本技能的考查:技能:操作技能、智力技能 通过纸笔来考查基本技能,主要考查基本的智力技能。科学方法的应用就包含着智力技能。 什么是要考查的基本的智力技能呢?我想通过
对基本科学方法的考查来考查基本技能显然是一条合理的途径,也反映了人们对基本技能理解的深化.[例5] 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完全溶于400g水中。取其溶液一半,向其中加
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沉淀和滤液。再将沉淀投入
到20%的200g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 3.6g。求:
(1)所取碳酸钠的质量;(2)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保留 1位小数)答案:设生成的BaCO3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NaCl的质量为z
因Na2CO3+BaCl2====BaCO3↓+2NaCl????
?? BaCO3+H2SO4====BaSO4↓+CO2↑+H2O解得z=11.7g 所以,所取Na2CO3的质量为10.6×2=21.2g????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200十10.6+100—19.7)]×100%=4%
答:(略)[例6] 有些胃药里含有氢氧化铝(Al(OH)3,)以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下面是某种
胃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成 分]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粒的组成为:氢氧化铝140mg,维生素
U50mg,颠茄提取物10m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
若患者按上述方法服用,请计算每日可中和胃酸(HCl)多少毫克?答案:设可能中和的HCl质量为x解得:x=590mg答:(略)[例7](2004年北京卷)设计实验
实验内容:验证 NH4HCO3受热易分解,确定分解产物
仪器:没有火源(如酒精灯、蜡烛、火柴等),其他供选择的药品: NH4HCO3粉末、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澄清石灰水、
水、浓硫酸、生石灰。
请回答:
不用酒精灯,你采用何热源(从提供的药品中选择)
或 理由是 。
设计并画出能够同时看到三种现象的实验装置图(注明药品盛放位
置)。描述实验现象及验证结果:实验现象:
(1) ,证明 ;
(2) , 证明 ;
(3) , 证明 ;
浓硫酸和水混合生石灰和水混合溶解过程都放热干燥的大试管内壁出现水珠有水生成试管内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生成石灰水变浑浊有CO2生成[例8]“绿色化学工艺”是防止空气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参加反应的原子全部转化成制备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只利用下列反应类型中的某一种进行化工生产.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B 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考查应该避免让学生记忆一些名词和一些僵硬的程序,应该注重应用。因此试题在命题时常会设计一些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技能开展科学探究。 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避免盲目拔高。但注重基础不等于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的机械组合,应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一)注重在应用背景中考查双基:(二)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例9](2005年山东威海卷)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切开苹果,一段时间后,
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锈”了。某科学活动小组对
此进行了探究。
(一)提出问题
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2: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3: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4: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5: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
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三)收集证据
(1)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
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2)实验探究:针对猜想1至猜想5,科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验证,并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
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2 果肉表面变色
3 果肉表面不变色
4 果内表面不变色
5 温度高的先变色
(四)得出结论
结论: 。
(五)反思与评价
(1)在猜想2~ 5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猜想1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
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
(六)应用
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
采取的措施是 。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一)注重在应用背景中考查双基:(二)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1、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测能力的考查: [例10] (04年南宁)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 发现
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所示).
已知它们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硫酸钠四种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
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⑴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 溶液,也可能
是 溶液。
⑵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
碳酸钠硫酸钠2、实验能力 [例11]: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
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你推测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
为(写出一种即可, 下同) ,滴管中的物质可
能为 ;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
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3)请你说出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
。 (锥形瓶和滴管中分别盛放不同物质)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Na2CO3+2HCl==2NaCl+H2O+CO2 ↑气球内的气压小于气球外的气压,气体进入气球内而鼓起来 3、解释和表述结果能力 [例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邻的工厂向河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
含有 CuSO4、NaOH、BaCl2、FeCl3四
种物质中的两种,某环保小组对河水取样
测试时发现,A处河水的pH>7。
请回答:
⑴乙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
⑵请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两厂提出合理的建议:
。CuSO4、FeCl3两厂联合建立废水处理分厂,将两厂的废水混合、沉淀、再经
必要的工艺处理后排放(两厂分别用必要试剂和工艺对废液进
行处理后再排入河流)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一)注重在应用背景中考查双基(二)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三)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及
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例13](2005年浙江丽水卷)市场上出售的牙膏种类繁多,每种牙膏中都添加有
细粉末状的摩擦剂,它能配合牙刷一起摩擦牙齿的表面,起到增强清洁牙
齿的效果。下表给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1)可选作摩擦剂的物质必须 (填“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2)碳酸钙可用石灰石制备,小新设计了两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 任选其中一种实验方案,评价其优缺点: 。
(3)小新为了测定B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B牙膏100克放入烧杯中,
缓慢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假设除碳酸钙外,牙膏中的其他
物质不与盐酸反应),共用去稀盐酸200克。反应完毕后,称得烧杯
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78克。请计算B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难溶于水50%三、“双基”和“探究”如何考(怎么考)(一)注重在应用背景中考查双基(二)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三)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及科学
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例14](2005年江苏南通卷)小强同学在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如图所示。
(1)小强通过计算发现该厂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强的计算过程
和判断依据。
(2)小强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向有关部门
反映,技术监督局对产品取样分析,发现
其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12.0%,则该产品
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碳酸氢铵中氮的质量分数=14/79×100%=17.7%,
因为广告上标明的含氮量(19.8%)超过了纯碳酸氢铵的含氮量
(17.7%), 所以该广告是虚假广告(2)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12.0/17.7×100%=67.8%四、今后教学的建议(应对策略)(一)存在问题 1.善于解题,轻于表达。 2.见题就答,审题不清。3.畏惧新题,放弃长题。1.把握课标,不盲目拔高要求2.先求甚解,再增加解题经验3.专题整理,实现知识系统化 5.重视实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4.要留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主动用探究的眼光去认识世界 (二)教学建议 6.注重表达,提高答题准确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