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4-10 12: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一般解题思路读题(浏览)------确定解题方向
------重点阅读-----收集相关信息
------寻找原理依据-----解决问题 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一些场景,并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A.“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道理
B.“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道理
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的道理
D.“单杠表演”时手上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基础问题解决 假如海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那么下列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可躺在水面上睡觉
B.钢铁轮船不会下沉
C.潜水将变得十分容易
D.石头也可能浮在水面上
类似问题情景不同解决方法助跑在跳远中起什么作用?助跑在跳高中起什么作用? 知识与技能综合:小明在学校参加植树,使用图示的钢丝钳,剪铁丝固定小树苗。
1、他使用的钳子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2、画出作用在钳子上动力的力臂。
3、剪铁丝时动力臂长10cm,阻力臂长1cm,若铁丝被剪断需要1000N的力,小明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将铁丝剪断?
4、小明在剪一根较粗的
铁丝时,怎么也剪不断,
请你利用学过的杠杆知
识帮小明想办法剪断这
根铁丝,并说明这么做
的道理 3、 F1 L1= F2 L2
F1=F2 L2/L1
=1000N×2cm/10cm=200N
(中间步骤未写单位,最后写单位不扣分)1、省力2、如图4、办法:在钳柄上套铁管等
道理: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未控制变量扣1分,办法合理均得分) 答案 阅读探究
液体对压强的传递
小明和小红看到水龙带在没有灌水的时候是扁的,接到水龙头灌满水后成圆柱形,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这是因为水龙头里出来的水用很大的压强挤压带里的水,这个压强被水传递到水龙带的各个部分的缘故。他们对看到的现象很感兴趣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因为水是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在受到压力的时候,就表现出与固体不同的性质。
这激起了俩个人的好奇心,他们想:液体在传递压强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规律呢?
小明说“会不会在传递的过程中,液体对压强的传递不改变”小红说“也许会改变吧”。
于是他俩找来两只直径大小不同的注射器(粗的横截面积是细的2倍,如图所示)针口处用橡皮管连接起来,并在其中注入水。
当在小针管的活塞上加上一只砝码时,小活塞就对水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强,发现大针管的活塞会向上运动,说明它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当在大活塞上加上一只砝码,大针管的活塞仍向上运动;加二只砝码后活塞可以处于静止状态。
他们又继续做了两次实验,把探究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你刚才的阅读,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密闭液体能把它受到的压强 地传递 小明和小红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程序是 。大小不变 提出问题 — 猜想 — 实验检验 — 得出结论 拓展:2 下图是汽车的液压传动刹车的示意图,当脚往下踩刹车踏板A时,在活塞C处产生一个压强,通过水将这个压强 传递给活塞C′。由于油缸C′比油缸C的横截面积大,所以在脚踏板施加一个不大的力,在刹车鼓上就可以产生一个 ,紧压在刹车鼓上将车轮刹住。 拓展:1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原理,通过理性分析得到以上结论吗?大小不变 很大的力 小小发现鸡蛋从1m多高的地方落到地板上打破了,落在泡膜塑料上鸡蛋却没破。请你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并进行实验探究。(注意:不能再用鸡蛋进行探究)1、探究课题: .?
2、猜想或假设: .
3、设计实验:
①主要器材和实验装置: .
②实验步骤: . . .
③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表格:
4、分析与论证:如果得出的结论与你的猜想一致,则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5、评估:实验中应注意的主要影响因素,说出其中之一
.探究设计 课题:物体落地时所受的力与地面材料的关系
猜想:在相同条件下,地面材料越硬,物体落地时所受到的力就越大
器材:三只相同的玻璃杯、水泥地面、木板地面、地毯。
实验步骤:
① 将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举到相同的高度,分别自由落在水泥地面、木板地面、地毯。
② 观察三只相同的玻璃杯,各自破损的情况。
(步骤中应体现出对相同量的控制,对不同量的比较(5)在水泥地面上玻璃杯破损最为严重,在地毯地面上破损最轻
(6)注意让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 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表格:小明想知道牛奶的密度到底比水的密度大还是小,现有弹簧秤、玻璃瓶、水、细线、木块、刻度尺,请你从中自行选择仪器,进行必要的测量后,解决这个问题。要求:
(1)请你帮小明设计一种方案
(2)写出器材及操作步骤 解决实际问题
(1)选择木块、水、牛奶、玻璃瓶、刻度尺;测量木块露于液面之外部分的高度比较。
(2)器材:选择水、牛奶、玻璃瓶、弹簧测力计、细线。
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空玻璃瓶重力G1,
②测得空玻璃瓶装满水的总重力G2,
③测得空玻璃瓶装满牛奶的总重力G3,
④则V瓶=V水= (G2- G1)/g·ρ水。
⑤ρ奶=ρ水(G3- G1)/(G2- G1)
⑥比较得出结论:ρ奶>ρ水。
(此题合理即给分) 明明家住在一楼,亮亮家住在十八楼。他俩想探究一下谁家的大气压大。他们从家中找了一个带有瓶塞的玻璃酒瓶、一个细长的玻璃管、一些带色的水。请你帮他俩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能够粗略地显示出大气压变化的装置。要求:
(1)画出装置图;
(2)说出制作原理;
(3)简述使用方法。 设计与制作装置如图 
在带有瓶塞的玻璃酒瓶中,装有适量带色的水,
将两端开口的细长的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
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玻璃酒瓶
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
玻璃管口以上。
(若想不到还要吹入少量气体,不扣分。能画对装置图即可。)
原理: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使用:拿着它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水在玻璃管中的位置。若水柱升高,则说明大气压强减小。(注意玻璃管与橡皮塞必须密合,不能漏气,不要用手直接拿着玻璃酒瓶,以免玻璃酒瓶受热,影响瓶内气体压强。若想不到,不扣分。) 拓展:某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若要较准确的测定不同高度的气压差,用上述装置误差较大。于是他用一个容积较大的保温瓶、橡皮塞、标有刻度的U型管、红水设计如图装置。利用U型管液面高度差确定气压变化。试问该装置在减小误差方面有什么好处?保温瓶容积较大,当U型管液面变化时,保温瓶内压强变化很小,可以忽略。
保温瓶不易导热,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
标有刻度读数较准确。设每层楼高3M,则他从楼底到楼顶U型管水面高度差变化多少?哪侧水面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