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地球的自转
(对应教材第16——17页)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理解地球自转的全部原理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要求太高,不可能的。为此本课设计了三个证明地球有周期性自转的模拟操作活动,1、让学生依据台北→上海……成都→拉萨等八个城市的日出时间的时间差异转动地球仪,进行二个推断:一推断地球是绕着地轴在自转;二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2、让几个学生手拉手围圈模拟地球的自转,看到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而产生一种周期性的反映。3、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牙签在地球仪自转下影子会有长短变化,了解地球某地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简单操作去初步了解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及地球自转带来了周期性的昼夜变化。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地球周期性自转运动产生的部分自然现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而产生一种周期性的反映。
本课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天体不停地绕着地轴在作自西向东周期性的旋转。
2.初步知道地球上各地的时间差、每天看到的太阳与月亮“东升西落”、物体
在太阳照射下的影子会发生长短与方向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模拟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的探究
能力。
版面说明
P16、要求学生按台北→上海……成都→拉萨等八个城市的日出的时间差,转动大器地球仪,推断地球是绕着地轴在自转;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P17、上图是模拟操作:让几个学生手拉手围圈模拟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使每个学生看到太阳的图片时,有一种太阳“东升西落”的反映。
中图是模拟操作:在上面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利用地球仪(地球)、手电筒(太阳)、小球(月亮)模拟月亮“东升西落”的反映。
下图是模拟操作: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牙签在地球仪自转下影子会有长短变化(方向变化),了解地球某地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也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除了给每小组准备好地球仪、手电筒、牙签、彩泥等,还准备一些有关的图片、录象等辅助教学。
活动一 模拟:地球自转形成各地日出时间的不同(P16)
活动目标;
1.排列我国八个城市日出的先后顺序。
2.根据八个城市的日出的时间差,转动地球仪,推断地球是绕着地轴在自转。
3.根据八个城市的日出的时间差,转动地球仪,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1.找城市:谁找得快?(1)从地球仪上找上海等八个城市(2)从P16上找上海等八个城市的 日出时间2.作业:按日出时间将上海等八个城市作顺序排列3.操作与议论:(1)操作:按上海等八个城市日出时间的作顺序转动地球仪(2)议论: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1)地球是绕着地轴在作周期性的自转。(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时间上的差 异,约每相隔15度,时间相隔1小时。本教 材所选的八个城市的纬度是在北纬30上下, 但经度是在东经90—120之间。* 本节教学的要点要分二步进行:先从城市的 日出时间差异上来推断地球是绕着地轴在自 转,再来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 西东的旋转。* 二个推断应该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模拟操作后 讨论出来,教师绝对不要包办。* 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多次进行。* 地轴: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是一根假想直线”。
活动二 模拟: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P17)
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操作,知道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的反映。
2.初步培养学生通过模拟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的探究能力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1.做游戏:你看到了什么?让几个学生手拉手围圈模拟 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教师在圈外出示不同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2.模拟:太阳的“东升西落”操作:教师在圈外出示太阳 的模拟物体。描述:学生描述观察太阳开 始(日出)与结束(日 落)的全过程的过程。议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 落”(方向)3.模拟:月亮的“东升西落”操作:学生分小组操作仪器 观察月亮的“东升西落”。描述:学生描述观察月亮开 始(月出)与结束(月 落)的全过程的过程。议论:看到月亮的“东升西 落”(方向)4.小结:(1)我们看到了太阳与月亮的“东 升西落”。(2)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 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东的旋转的一种反映。 * 这个活动中学生的围圈是模拟地球,每个学 生只是代表地球上的某一个观察点。* 教师在圈外出示的物体可以先是玩具或,再 出示太阳教具, 产生一个教学的坡度。* 学生对观察的过程描述,要求引导描述是先 看到太阳与月亮的哪部分(日出、月出),最 后看到太阳与月亮的哪部分(日落、月落), 再提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去想象太阳与月 亮的“东升西落”的方向。* 本教学一定要学生明确太阳与月亮的“东升 西落”,不是太阳与月亮本身“东升西落”,只是地球绕着地轴自西东的旋转的一种反映。* 教师还要强调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是 我们地球上人看到的。
活动三 模拟:地球自转形成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P17)
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操作,知道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在太阳照射下的影子会发生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1.猜谜导入:影子的谜语。(1)议论:怎么会产生影子?(2)讨论:一天中影子好不好产 生变化?是怎样的变 化?模拟:地球上的物体一天中什 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 时候影子最短?装置的操作:学生按书上图 片装置器材。(2)模拟的操作与(作业)记录:(3)描述:学生描述模拟的结果。3.小结:地球某地物体一天中影子有长短(方向)的变化 * 这个活动其目的是引人入本节的教学。* 模拟器材的装置是影响本模拟的成功与否, 教师要加强指导。* 本模拟操作应该在前面的基础上,教师要注 意学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自西向东的自 转)。不要产生科学错误。* 学生在描述与小结时,对一天中影子有方向 的变化要给予肯定。* 为了下一课时的教学,影子有长短是太阳的 直射与斜射造成可以提出。太阳直射与斜射 造成地面的气温高低也可提出。
其它教学建议
本课时在教学的思路上可以有二种处理,一可以讲:由于地球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作周期性的旋转。所以造成各地的日出时间有先后、看到的太阳与月亮是“东升西落”、地球上的物体一天中影子会长会短(方向变化);二可以讲:从各地的日出时间有先后、看到的太阳与月亮是“东升西落”、地球上的物体一天中影子会长会短(方向变化),证明地球是绕着地轴在作自西向东周期性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