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习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7 22:5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人教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136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_________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地方:取消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
3.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使六部直接向__________负责。朱元璋应天府元朝行中书省三司丞相制度中书省皇帝4.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___________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5.评价: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__________高度集中,____________大为加强。锦衣卫明成祖皇权君主专制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6.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7.八股文: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___________、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称为“______________”。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__________________。四书五经四书集注文体格式八股文禁锢思想四、经济的发展
8.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9.手工业:________________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到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____________,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0.商品经济:_______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__________。南美洲棉纺织业苏州景德镇青花瓷器北京南京商帮1.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王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神话。与刘邦称帝相似的是(   )
A.杨坚 B.李渊
C.赵匡胤 D.朱元璋D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A3.(2016·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D4.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在家生闷气,监视他的人认为有可能是对皇上不满,就偷偷地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监视国子监祭酒宋讷的人应该隶属(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按察司 D.锦衣卫D5.明朝读书人为实现“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梦想。他们应该(   )
A.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B.学会吟诗作词
C.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D.曲谱剧本信手拈来
6.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AB7.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
A.花生 B.向日葵
C.马铃薯 D.粟D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有什么影响?
科举制度。隋朝。便于统治者吸收和笼络人才。(2)材料一中的“进士”、材料二中的“八股”分别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隋炀帝、明太祖。
(3)“八股”的危害有哪些?
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9.(2016·百色)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C10.明朝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真实事件:京城四友人在密室饮酒,一人趁酒酣大骂魏忠贤(明末宦官,兼掌东厂)。有人劝:当心被东厂听见。骂者说:“怕甚?能剥了我皮不成?”话音未落,东厂之人破门而入……次日,此人的皮高悬于东厂刑堂内。此事主要反映出当时(   )
A.东厂的办事效率高
B.明朝的法律严酷
C.醉酒者遭到仇人的报复
D.特务机构制造的一种恐怖气氛D11.(2016·泰州)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D12.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明朝统治者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13.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   )
①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 ②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盛产青花瓷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 ④富人积极从事商业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A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征东,分镇藩服。”
材料二: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行政制度?始于哪个朝代?明朝取代它的机构是什么?
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2)根据材料二,丞相的设立始于哪个朝代?唐太宗时,相职发生了什么变化?
秦朝。宰相人数有所增加。
(3)哪位皇帝废除了丞相一职?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明太祖。加强皇权,巩固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