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1-18 07: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建国:10世纪初,游牧在我国_________的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2)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北方耶律阿保机2.党项族
(1)建国:11世纪前期,生活在我国________地区的党项族首领_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2)统治:__________仿效唐宋制度,订立__________、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了____________。西北元昊元昊官制西夏文字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宋太祖晚期: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2.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宋真宗时期
(1)战争: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_______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_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_______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____局面。澶州寇准澶渊之盟和平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____________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和议: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________。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元昊岁币知识点1 北宋与辽及西夏的对峙
【例1】(2016·广西柳州)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  )
A.辽
B.北宋
C.西夏
D.吐蕃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契丹人建立,定都上京临潢府;北宋,汉族建立,定都开封;西夏,党项族建立,定都兴庆府;吐蕃,今藏族的祖先。答案:__A__知识点2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例2】右图是内蒙古昭乌达盟白塔子的辽墓壁画,图中这匹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历史上,契丹人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应从哪一事件开始(  )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订立宋夏和约
D.澶渊之盟解析:材料中出现契丹,与壁画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及影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答案:__D__1.(2016·黑龙江龙东)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党项族——阿骨打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B2.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其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金 B.契丹 C.西夏 D.北宋
3.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CC4.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有(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夏一定数量的钱财物D【问题1】如何看待澶渊之盟。探究:(1)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3)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4)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问题2】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探究:(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误区】“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的异同点。
警示:异:宋与辽成为并立政权。夏向宋称臣。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德光A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纥 D.党项族
3.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   )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DC4.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突厥 ④回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5.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A6.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B7.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8.(2016·安徽名校期中)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B9.北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
【在和平下共处】
材料一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契丹族。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2)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来看,它结束了战争,使辽宋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在并立中共存】
材料二(3)填写出下列大写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及小写字母代表的都城名称:
A: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辽北宋西夏上京临潢府东京(汴京、开封都可)兴庆府【在碰撞中交融】
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4)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措施:效仿中国的官制,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贡献: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