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听觉[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耳和听觉[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4-16 21: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耳的构造,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根据已有经验和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耳廓、外耳道、鼓膜的作用)。
3、向学生进行耳的卫生保健教育。
二、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模拟耳膜振动实验的纸筒(一端罩上薄橡皮膜,其表面附有拴在线上的火柴棍)、小镜子。
2、耳的构造模型、录像片。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着什么方向传播的?
导入: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咱们下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耳的构造
(1)讲述:人的耳朵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有能收听声音的构造。(出示耳的模型)这是耳的构造模型。
(2)提出观察内容: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汇报观察结果。
(3)教师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有详有略地讲解: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通过模型示意)。我们看到的是外耳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部分构成(模型示意)。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有三块听小骨。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连着大脑的听神经相连。
2、指导学生认识耳各部分的功能
(1)认识耳廓的作用。
①讨论:耳廓有什么用?(可以提示:有些人在听来自远方的声音时,常把手掌放在耳后,这对你的认识有什么启示?)
②讲解:(根据发言情况)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2)认识外耳道的作用。
①讨论:外耳道连接着中耳,有什么作用?
②讲解: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3)认识鼓膜的作用。
①提问:根据鼓膜的形态,猜一猜鼓膜有什么作用?
②实验:为了弄清鼓膜有什么作用,我们来做个实验。(介绍自制教具各部分与鼓膜的关系)摆好小镜子。将嘴对着纸筒末蒙膜的一端发各种声音,观察另一端橡皮膜有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③讨论:怎么解释发生的现象,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④讲解:鼓膜非常薄,在声波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振动。
3、指导学生认识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兴奋)―――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讲解:了解了耳的构造,耳廓、外耳道、鼓膜的作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耳是怎样听到声音了。
讨论:①根据听觉形成过程,说说“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嘴,捂紧耳朵,这是为什么?
③晕车、晕船是怎么回事?
4、耳的卫生保健教育
(1)讲述: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所以,没有健康的耳朵仍然听不清或终生听不到声音。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保护耳。
(2)谈话:那么你知道哪些情况容易伤害耳朵吗?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耳朵,保证它的听力正常?
(3)讲解:由于鼓膜的作用特别重要,可如不注意也很容易受伤,所以我们要特别保护它。你认为具体应注意哪些方面?
(三)巩固
提问:1、人在听觉过程中,哪部分构造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怎么保护?
2、说一说耳听声音的过程。
3、有的动物的耳廓很大,有的动物的耳廓会向不同方向转。这对动物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
(四)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关于保护耳朵的卫生健康,你看人们还有什么误区,应该注意什么?
探究:为什么用两只耳朵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 感受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教学过程:
提问:1你能否区别出各种不同的乐器?
2你能否区别出熟悉的同学的声音?
3当你上课想说话时,你会怎么做?
引出课题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1. 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 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 哪个振动的频率大 哪个振动的频率小 进一步认识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3-11,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然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二.响度
(1)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图,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多,又举得恰当。
三.音色
(1)讲述
!!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归纳小结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 什么是音调 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 什么是响度 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 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过程:
引课:
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 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噪声有什么危害 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讨论:
(1) 是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 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7)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你自己在减弱噪声上将做些什么
!!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
总结:1、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减弱噪声的方法
(1)在声源处减弱
(2)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