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淝水之战前秦统一北方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
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80万VS8万以少胜多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
①战略得当。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提示:
阅读课本86页到87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80万对8万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前秦东晋前情回顾北朝南朝鲜卑族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 ,
年统一黄河流域439北魏鲜卑族的发展假如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这些困难,你会怎样解决?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族的统治 阅读课本87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一、迁都洛阳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 阅读课本87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一、迁都洛阳二、推行汉化措施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公主要出嫁,整个洛阳吹吹打打,大家都在路边观看公主风光出嫁。此时两位官员垂头丧气站在路边。
元丞相:“刘太守,你怎么不高兴啊!”
刘太守:“别提了,我因为没有在朝廷上说汉语,被罚三个月俸禄。元丞相,你看起来也很郁闷啊。”
元丞相:“哎,我夫人没有穿汉服,被皇上知道了,我被罚了半年俸禄啊!”穿越历史联系教材内容,解读下面的历史故事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第一问:公主最有可能嫁给哪个民族的人?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联汉姻第二问:刘太守、元丞相原来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变化?改汉姓目的: 为了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第三问:刘太守为什么被罚三个月俸禄?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用汉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第四问:元丞相为什么也被罚俸禄?一、迁都洛阳二、推行汉化措施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语言:服饰:姓氏:婚姻: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
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生产、生活方面(经济)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民族心理方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政治方面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生产生活相互学习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 相互影响民族交融领域民族交融表现社会习俗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孝文帝
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
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课堂小结1.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历史上的战役同淝水之战相似的是( )
①围魏救赵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曾有诗句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
A.《秦始皇传》 B.《汉武帝传》 C.《北魏孝文帝传》 D.《汉高祖传》
4.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做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抵制了佛教的发展
5.你们班的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人中的哪个 (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7.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B.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D.汉族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的食物、服饰、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
9.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 )
A.独尊儒术 B.实行汉化 C.开发江南 D.科举取士
10.“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讲汉语,穿汉服”。材料反映的是 ( )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C.楚国吴起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1.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无关的是 ( )
A.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C.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D.为逃避北方连年战乱